大英帝國和義大利怎麼搶著拉攏匈牙利阿瑟並不關心,畢竟匈牙利距離澳大拉西亞太遠,被誰控制對阿瑟來說都無所謂,只要不被蘇維埃俄國控制就行。
王室財團的拆分讓阿瑟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所有事物並非是最大的就是最好的。
如果說王室財團太過巨大容易讓民眾產生不滿,那麼皇家安全情報局太過巨大,對君主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
任何時候,君主都要明白權力制衡的重要性。
哪怕皇家安全情報局有多麼龐大,只要它是澳大拉西亞唯一一家情報機構,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可能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經過了謹慎的思考,阿瑟決定將皇家安全情報局也進行拆分,組建三個職責不同的情報部門。
首先是負責軍事情報和對外間諜的部門,對外情報部門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因此也繼承了原本皇家安全情報局較多的情報人員。
對外情報部門被命名為澳大拉西亞軍事情報局,簡稱為軍事情報局,負責人為加里·巴羅達勒。
對內監測官員和民眾,負責國家內部的情報機構被命名為國家情報局,負責人是戴維·希爾德亞德。
而原有的皇家安全情報局也被保留,皇家安全情報局的範圍也是最大的,對內和對外的情報工作都有涉及,包括對於重點人員的保護和暗殺等。
皇家安全情報局的局長仍然是巴蒂,畢竟巴蒂也算是澳大拉西亞情報工作的元老,同時也是皇家安全情報局的真正掌舵者。
無論是軍事情報局還是國家情報局,和皇家安全情報局一樣,都直接聽屬於阿瑟的命令。
但同時,軍事情報局受國防部的管理,國家情報局受內閣政府管理,一般情況下國防部和內閣政府也有查詢情報的特權。
而皇家安全情報局的任何情報只能阿瑟過目,這也是皇家安全情報局和其他兩大情報局的最大不同。
巴蒂局長對於拆分皇家安全情報局的決定沒有任何原因,雖然這會讓巴蒂局長手中的權力降低很多,但他也明白他手中的權利是誰賦予的,不僅沒有任何怨言,反而還盡心盡力的執行自己的任務。
兩位新的局長是原來巴蒂局長的手下,很顯然他們被巴蒂局長教育的很好,面臨升職也沒有任何驕傲和自滿,面對巴蒂局長也十分恭敬。
軍事情報局剛成立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向菲律賓地區安插大量的間諜,以便於澳大拉西亞在菲律賓的下一步行動。
從地圖上就能夠看出,美國所佔領的菲律賓地區,對澳大拉西亞來說就是插入東南亞的一顆釘子。
現在還好,等來將來導彈誕生,美國只需要在菲律賓地區部署中短程導彈,就很容易能夠威脅到澳大拉西亞的本土。
對於這種潛在的威脅,是必須要進行拔除的。更何況,現在美國已經和澳大拉西亞形成競爭狀態。
美國想要謀取的太平洋霸權,勢必會和佔領小半個太平洋的澳大拉西亞起衝突。
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一個太平洋也絕對容納不下兩個霸權國家。
目前荷屬東印度已經對澳大拉西亞造成不了任何威脅,荷屬東印度下了三個島嶼還能成為澳大拉西亞的土著圈養地。
需要土著的時候,就能從這三座島嶼獲得數千萬的土著。不需要土著的時候,也能將土著全部驅趕到這三座島嶼上。
甚至將來能操縱這三座島嶼分別獨立,成為三足鼎立的國家。
而澳大拉西亞作為距離這三個國家最近的列強,自然能夠很輕易的掌控這三個國家,將他們變成澳大拉西亞的商品傾銷地。
至於更北端,目前大英帝國所控制的海峽殖民地,是根本不可能割讓或者轉賣給澳大拉西亞的。
畢竟海峽殖民地的三處港口控制著整個馬六甲海峽,相當於控制了整個東亞的利益運輸鏈,大英帝國在沒有徹底衰落之前,是不可能主動放棄的。
想要獲得海峽殖民地,至少也得等到二戰爆發,大英帝國抵抗不住德國的進攻才行。
而海峽殖民地更北端的東南亞半島,永遠不在阿瑟的考慮範圍之內。
沒辦法,這裡距離河蟹大神太近了,稍有動靜就會導致整個世界顛覆,這是阿瑟不願意看到的。
和澳大拉西亞相鄰的土地就這麼多,這也是為什麼軍事情報局要將菲律賓作為第一站的原因,因為菲律賓太礙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