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沒什麼名聲的,或者研究的領域對澳大拉西亞造成不了太大的威脅的,也就沒那麼在意了。
畢竟澳大拉西亞不可能籠絡全世界大部分的科學家,其他的國家也不會允許澳大拉西亞對於這些科學家進行操控,更不要說派人暗殺了。
如果被媒體爆出來的話,輕則國家的名聲受損,重則大幅度喪失對於國外人才的吸引力。
目前的維多利亞獎可是澳大拉西亞科研界的金字招牌,阿瑟不允許,也絕對不會讓維多利亞獎喪失吸引力。
科研和教育對國家的重要性來說都很重要,科研決定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教育決定科研的強大與否,教育和科研也不可能分開。
肯特首相接下來就提到了關於教育的話題,阿瑟給出的答覆是,大力擴建澳大拉西亞大學的數量。
目前澳大拉西亞的大學總數量大約在大大小小三十多所,遍佈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地區。
但人口已經明顯成長起來的新幾內亞和澳屬帝汶,目前還沒有大學,或者說還沒有比較正規的大學。
其實也很好理解,畢竟澳大拉西亞之前的策略是發展本土,對於殖民地來說一直處於半忽略的狀態。
當然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澳大拉西亞的領土還有擴張的機會。
像目前的新幾內亞殖民地,相較於一戰前擴張了兩倍以上,人口暴增後沒有大學也就體現出了弊端。
大學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十分重要,僅能夠對外吸引留學生,將其培養成親近澳大拉西亞的人才,甚至直接將這些擁有不錯學歷的人才拉攏到澳大拉西亞。
除此之外,大學的知名度和數量也決定著澳大拉西亞的教育環境。而教育環境也和移民吸引力掛鉤。
甚至有些移民就是奔著某些大學去的,畢竟誰不喜歡擁有優秀的教育和醫療環境的地區呢?
那些普通的平民階層或許不會在意這些,畢竟對於這些人來說,一個高中學歷也已經很不錯。
但對於本身就是高素質人才的群體來說,大學的數量和教育水平還是很重要的。
如果移民本身只是高中或者以下學歷,那麼他對於大學也沒有太大的奢望,畢竟現在的大學生還是很金貴的。
但如果移民本身就是大學學歷甚至更高,這些人肯定希望自己的子女和親人也能擁有大學學歷,那麼大學的數量就變得很重要。
甚至大學的教育水平,大學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以及就業後的情況等等,都在這些人的考慮範圍之內。
雖然兩者相比,前者的數量肯定更多。但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擁有更多的高素質人才移民,肯定比那些普通的平民移民要好。
雖然這看起來有些殘酷,但實際上就是如此。對於現在的環境來說,一個大學學歷的高素質移民,能夠給新的國家做出的貢獻要遠遠大於一個普通的移民。
不過澳大拉西亞目前很缺人口,對於移民也沒有太大的限制。
只要是歐洲人口,並且經歷過一輪的政治審查之後,就能夠申請加入澳大拉西亞的國籍。
在申請加入國籍的期間,只要度過半年以上的審查期,基本上就可以獲得澳大拉西亞的國籍,成為一名光榮的澳大拉西亞人。
對於教育環境的改善,阿瑟有著大決心,同樣也有著大的計劃。
對於立志想要成為超級大國的澳大拉西亞來說,大學的數量註定要超過三位數,甚至將來要接近四位數。
當然,大學的具體數量也要和人口掛鉤,民眾們需要多少大學就修建多少大學才是最合理的。
鑑於這次的計劃只有四年,因此大學的修建也沒有那麼誇張。
除了新幾內亞和澳屬帝汶要修建大學之外,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地區大學也要進行擴建和建造。
在這屆內閣政府完成自己的任期之前,就是1923年左右,至少將大學的數量提高到50所以上,才能滿足四年計劃中對於大學的需求。
當然,這50所大學也只是國家創辦的正規大學的數量。至於那些技術學校和民間大學的數量,並不在這50所的範圍之中,數量也只會更多。
別是培養各種技術人才的技術學校,隨著澳大拉西亞崗位方面的需求,這種學校的數量已經多不勝數了。
這也是為什麼澳大拉西亞各個行業在擴建的時候,都不缺相應的技術人才的原因。
34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援!
明後兩天日萬,跪求月票,跪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