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澳洲崛起錄> 第五百零二章:四年超過法蘭西,八年追趕英吉利(求月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零二章:四年超過法蘭西,八年追趕英吉利(求月票!) (1 / 3)

醫療的建設和教育類似,政府大力建設大中型正規醫院,確保每個大型城市都有一座或者更多的醫院,來保障澳大拉西亞人的醫療需求,特別是比較嚴重的病症的醫療需求。

同時,也大量鼓勵民間開辦各種小診所,這也類似於教育中的技術學校,同樣也能夠緩解一部分的醫療壓力。

畢竟像一些比較輕微的症狀就沒有必要去醫院了,一些中小型的診所完全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與此同時,也要對中小診所的醫療環境進行把控,確保這些中小診所的確有醫治病人的能力和裝置。

雖然澳大拉西亞鼓勵民間創辦更多的小型診所,但這不代表是個人就能開辦診所了。

凡是需要開辦診所的人,必須透過澳大拉西亞官方組織的一些行醫資格證考試,獲得行醫資格證的才能創辦診所。

雖然一個小小的行醫資格證可能會迫使一些非西醫的從醫者們喪失成為醫生的資格,或者加大他們開辦診所的難度。

但對於整個國家方面來說,更嚴格的行醫資格證考試能夠確保開辦診所的人擁有足夠的經驗和資歷,畢竟醫療無小事,得從根本上為澳大拉西亞民眾的身體健康負責。

目前澳大拉西亞政府創辦的大型醫院大約有27座,平均每個州大約有兩座大型醫院。

像新南威爾士州和維多利亞州這樣人口比較多的州,甚至擁有超過三座大型醫院。

要說澳大拉西亞擁有醫院最多的城市,應該是目前的首都悉尼了。

悉尼擁有兩座公開的大型醫院和一座王室私立醫院,預計還要建設一座聯合醫院,這是貴族之間的聯合財團的建設投資計劃。

如此一來,悉尼將擁有四家大型醫院。雖然只有其中三座醫院對外開放,但數量也冠絕整個澳大拉西亞了。

除了這些大型醫院之外,澳大拉西亞還擁有上百家中小型醫院。這些中小型醫院的成分就比較複雜,有政府建設的,也有來自民間合營的。

不過澳大拉西亞政府對於這些小型醫院的審查還是比較嚴格的,一來提高這些醫院的就醫環境,二來儘可能避免宰患者的現象。

肯特首相所提出的四年計劃的最重要的部分,其實也就體現在以上的移民,工業,軍事,科技和教育身上。

除此之外,四年計劃還對經濟方面做了期望。1918年澳大拉西亞的財政收入為1.729億澳元,較上一年增長只有4%。

按照肯特首相對於四年計劃的期望,四年計劃中政府財政收入的增長比例有希望維持在5%以上,這也代表著四年後澳大拉西亞政府的年財政收入突破兩億澳元指日可待。

在政府帶動的各種基礎建設中,澳大拉西亞的經濟增長是板上釘釘。

1918年,澳大拉西亞的國民生產總值規模大約為24.41億美元,摺合英鎊為4.882億英鎊,9.764億澳元。

這一經濟水平雖然相較於戰爭之前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但仍然遠遠落後於那些規模比較龐大的國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之前因為戰爭和流感的影響,澳大拉西亞的經濟增長並不快,普遍保持在7%到8%的速度。

進入和平時期之後,肯特首相對於澳大拉西亞經濟的期望是每年保持9%左右的增長速度,這也代表著四年計劃結束後的澳大拉西亞國民生產總值預計能夠達到34.45億美元,在戰爭前位居世界第七,但在戰爭後已經是世界前五了。

綜合來看,如果這份四年計劃能夠順利執行,澳大拉西亞將在四年後成為工業,經濟,軍事規模均世界前五,在列強位置上坐五爭三,除了英法之外和其他國家都有一戰之力。

當然,也不是說和英法相比就沒有一戰之力了。只不過,英法能夠憑藉著大量的殖民地回血,面對這兩個國家澳大拉西亞暫時還沒有戰勝的希望,也完全沒有必要和他們競爭。

法國人的主要利益在非洲和歐洲,這裡也是澳大拉西亞的利益空白區域。

而英國人雖然在各大洋都有利益,但相較於澳大拉西亞,目前的法國和美國才是英國的競爭對手,英國也需要澳大拉西亞來分擔美國的壓力。

除了四年計劃中的幾個大項之外,還有一些沒有重點提到的小項,比如公路和鐵路的建設。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