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戰場上的武器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步兵仍然是目前戰爭的主流,也是各大軍種中最重要的軍隊之一。
除了人數最多的步兵師之外,擴建的4個炮兵師也能讓澳大拉西亞軍隊的火力變得更加強大。
目前澳大拉西亞已經在研究履帶式火炮,將坦克底盤技術運用在火炮上,提高火炮的運輸能力。
如果這一技術能夠實現並且穩定運用的話,炮兵師對於戰場的重要性和作用會大幅度提升。
至於為什麼有了坦克還要組建兩個騎兵師,是因為目前的坦克一來效能並不穩定,趴窩率比較高。
二來前的坦克也不能適應所有的戰場環境,一些沙漠,丘陵和山地,甚至是道路坑窪不平的地區,騎兵師才能發揮更好的作用。
至少在坦克的穩定性沒有得到完全的保障之前,騎兵師的作用還是很有用的。
至於最後一個完整建制的坦克師,就是對澳大拉西亞新研製的坦克技術的尊重了。
雖然坦克的穩定性得不到完全的保障,但畢竟是已經經過戰場考驗的,能在戰場中發揮巨大作用的新式武器,將其大量裝備還是很有必要的。
隨著坦克技術的進步,各國也會越來越重視坦克的建造。澳大拉西亞提前大規模裝備坦克,雖然看起來是一場豪賭,但阿瑟清楚這並不虧。
軍隊的機械化是科技和時代發展的必須,也能大幅度提高軍隊的作戰力。
等到將來坦克的技術徹底成熟,相應的履帶式火炮,裝甲戰車等等也會脫穎而出,豐富澳大拉西亞的武器體系,提高澳大拉西亞軍隊的移動能力。
雖然是阿瑟的絕對心腹,能夠很大程度上影響阿瑟的決定。但肯特首相還是很識趣的,在擴軍計劃中絲毫沒有提到阿瑟所掌控的近衛軍,只提到了國防部負責的常規軍隊。
這份擴軍計劃會讓澳大拉西亞的常規軍隊直接突破25萬人,再算上目前近衛軍的4萬人,守備部隊的1萬多人,澳大拉西亞的軍隊數量將突破30萬人,達到了一箇中等列強的常規水平。
要知道,在一戰爆發之前,歐洲各國的常備軍隊都不多,只有俄國突破了100萬人。
以陸軍戰鬥力出名的德意志帝國,在1910年左右,陸軍人數甚至都沒有突破50萬人。
不過,伴隨著各國軍事科技的發展,軍隊人數慢慢增多也是必然的趨勢。
隨著機槍和火炮這樣大殺傷的武器的進步,一場戰役的傷亡數字絕對不是之前的這些國家能夠想象的到的。
這其實也代表著戰爭對於國家的破壞已經極其嚴重,任何國家想要在戰爭中獨善其身,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阿瑟看著肯特首相提交過來的擴軍計劃,內心還是十分滿意的。
不過,為了讓政府擁有自己的思想,給予這些內閣成員們各抒己見的機會還是很重要的。
示意衛兵將這份擴軍計劃交給所有內閣成員傳閱,阿瑟吩咐到:“你們都看一看,對於這份擴軍計劃有著不同的建議和意見的話,就可以提出來了。”
等到所有人都看完這份擴軍計劃之後,阿瑟首先將目光看向了國防大臣勞爾,詢問到:“勞爾部長,將常規軍隊擴建到25萬人困難嗎?對我們現有軍隊戰鬥力的影響嚴不嚴重?”
目前的常規軍隊只有四個師6.4萬人,擴建到25萬人,相當於擴大了四倍左右。
如此龐大的擴軍規模,對於現有軍隊的戰鬥力的影響是必然的。哪怕澳大拉西亞的軍事學院和之前的戰爭已經為新的軍隊儲備了足夠的預備軍官,但是有一大批老兵要被調集到新的軍隊,確保新的軍隊擁有一定的戰鬥力。
“陛下,我們在之前的戰爭中對於所有軍隊都進行了輪換,確保所有軍隊都參與了戰爭。根據我們現有預備軍官的儲備來看,擴建到25萬的常規軍隊對於現有軍隊的戰鬥力影響不是太過嚴重。”勞爾部長回答道。
“但新的軍隊的戰鬥力始終是個問題,如果不經歷真的戰爭的磨練的話,光靠訓練很難保證他們擁有足夠優秀的戰鬥力。”勞爾部長接著說到。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跪求月票!已經1576了,兄弟們很給力,感謝支援!(明後天日萬兩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