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戰傷亡最大的國家之一,法國的物資消耗也是十分巨大的。
甚至法國在中後期仰仗來自英國的物資支援,這才讓法國政府得以堅持下去。
戰爭勝利之後,法國人自然得不到英國的支援,只能靠殖民地運輸物資回血。
但問題是,現在流感這麼嚴重的情況下,法國人敢讓殖民地的船隻靠岸嗎?
要知道,透過英國的追蹤,第二輪疫情正式開始於西非前往英國港口的商船,這也代表著非洲的疫情遠比歐洲更加嚴重,只不過各殖民地和土著國家的統計能力沒有那麼強而已。
這就好比英國和印度。目前英國人在流感中的總死亡數字已經突破了40萬,印度的總死亡數字也差不多在50萬左右。
但誰敢相信這份資料是真的呢?單說印度,死亡數字至少要擴大十倍,畢竟印度的統計能力有目共睹。
英國殖民政府對於印度傷亡的統計,除了部分混血印度人被統計在內之外,大部分真正印度的人的傷亡英國人是不在乎的。
畢竟印度的人口是世界第二多的,這可是完全花不完的財富。
對於歐洲國家來說,目前的藥物研究基本沒有進展。雖然英國政府已經投入上億英鎊來研究藥物,但問題是,僅在歐洲肆虐的流感病毒種類就有上百種,並且還在不斷的增加當中。
保守估計,全世界目前存在的流感病毒至少有數百種,總不能每種流感病毒都研發一種藥物吧?
先不說能不能為每種流感病毒都研發一種藥物,單單研發300多種藥物的成本,就足夠讓任何一個國家頭疼。
至於有沒有可能各國共享藥物研究進度,這樣的想法或許能在上千年後實現,但絕對不是現在。
國家與國家之間存在的競爭是可怕的,可怕程度遠比這場流感高。
毫不誇張的說,任何一個國家研製出藥物,絕對不會選擇公開,而是將其作為底牌,其他國家的換取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利益。
隨著各國的科研機構都開始宣告藥物研究的困難性,歐洲國家對於這次流感也紛紛進入悲觀狀態。
阿瑟感覺氣氛烘托的差不多了,讓情報人員向歐洲媒體公開這次流感的來龍去脈和最先爆發的地點,並且重點宣告瞭美國政府明知流感爆發,仍然選擇隱藏訊息,導致這場世界性災難發生的結果。
商人們都是逐利的,媒體和報社也不除外。動用了一點點小資金之後,上百家歐洲媒體在同一天釋出了流感的罪魁禍首的新聞報道,並且將這次流感的罪魁禍首直指美國,宣稱:“如果不是美國政府的大意和隱瞞,世界不可能面臨如此嚴重的危機。”
這份報道中不僅強調了美國的責任,並且光明正大的向美國問責。
隨著這些報紙被許多歐洲人購買或者得知,美國也瞬間成了眾矢之的,甚至不少歐洲國家也開始抗議,要求美國進行人道主義賠償,找要負擔各國在這次流感中的損失。
一個國家的聲音美國並不在乎,但如果是好幾個國家甚至十多個國家的話,縱使身為列強之一的美國也不得不站出來解釋了。
但很可惜,歐洲媒體和國家並不接受美國的解釋。因為報道中拿出了足夠的證據,證明流感最先開始於美國的堪薩斯軍營。
甚至許多媒體為了流量,開始自作主張的懷疑,甚至光明正大的譴責美國是在研究生化武器,不小心洩露之後,這才導致了這場世界性的大流感。
無所謂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不管美國有沒有進行生化武器的研究,現在的美國就如同褲襠裡的泥巴,是不可能解釋的清楚的了。
不少歐洲中小國家已經叫囂著,要求世界聯盟召開會議,集體制裁美國,並且要求美國對於世界聯盟所有國家進行賠償。
這些媒體最開始由誰推動的英法其實也清楚,畢竟英法的情報部門也不是吃素的。
但問題是,流感如此嚴重,英法也需要一個背鍋者,來緩解國內民眾的責難。
流感前期英法政府的不重視是事實,只能用一個更大的新聞來掩蓋政府的責任,美國人就很合適。
反正部分歐洲國家和民眾已經相信了美國人是這次流感的罪魁禍首,英法也不介意繼續推動,讓美國人徹徹底底的背上這口黑鍋。
不管美國人無辜不無辜,但現在,美國人就是也必須是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