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目前澳大拉西亞所有的土地面積加在一塊,在合理的範圍內,最大可容納的人口數量最多也不會超過三億人。
充足的人口是成為一個強國的先決條件,也是一個國家強大和發展的體現。
資源的開採,工業的發展,經濟的增長,國內的建設,甚至是關乎到民眾生活的醫療,教育等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人口和人才。
有人口才能有人才,有人才才能讓國家發展起來,變得更加強大。
這也註定了一個真理,人口充足的國家不一定強大,強大的國家一定人口充足。
如果說一個地區性強國的人口限制是千萬以上,那麼一個地區霸主的人口至少要在三千萬以上。
想要在未來的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內保持著列強的地位,人口超過五千萬,甚至上億隻是一個基礎的條件。
如果能夠同化荷屬東印度的這些土著,澳大拉西亞絕對能在短時間發展的更強,甚至在英法被戰爭大幅度損耗之時,和美國競爭世界前三的寶座。
但可惜,荷屬東印度的這些人口,基本都是很難被同化的土著。這些土著有著和澳大拉西亞人截然相反的信仰,再加上膚色和文化的差異,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被同化。
除非擁有一個人口數億的國家,傾盡數十年的心血,也許能將這些土著全部同化。
但問題是,都人口數億了,還同化這些土著幹嘛?
相較於西方面軍爪哇島的進攻來說,東方面軍進攻新幾內亞其實更加順利。
荷屬東印度十多萬的軍隊中,相當一部分被部署在了爪哇島。還有許多部署在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和蘇拉威西島。
這也導致新幾內亞島雖然面積不小,但荷蘭的軍隊,哪怕是土著軍隊也不多,加起來只有一個殖民地師左右。
一個荷蘭殖民地師面對澳大拉西亞第二師和一個殖民地師,在人數,士兵戰鬥力和裝備全面劣勢的情況下,這個荷蘭殖民地師的下場可想而知。
雖然東方面軍的火炮數量和飛機數量遠遠落後於西方面軍,但荷蘭殖民地師的火炮數量更少,甚至連步槍的質量都參差不齊。
經過了澳大拉西亞軍隊連續兩天的強攻之後,這支荷蘭殖民地師很快就支撐不住,並且正式向澳大拉西亞投降。
1915年12月12日,澳大拉西亞軍隊開始向蘇拉威西島,加里曼丹島和蘇門答臘島登陸。
如果有一副荷屬東印度殖民地地圖的話,其實就能夠發現,這片殖民地最重要的地區就是這幾個大型島嶼。
這些島嶼附近分佈的大大小小的群島和島鏈,加起來的面積還沒有這四大島嶼任何一個的面積大。
目前澳大拉西亞軍隊已經控制了爪哇島和新幾內亞島,可以說已經控制了大半個荷屬東印度殖民地。
相信荷蘭政府得知訊息後也會很快坐不住,畢竟如果任由澳大拉西亞軍隊繼續進攻下去,荷蘭損失的就不只是半個荷屬東印度了。
1915年12月15日,蘇拉威西島的一個殖民地師被澳大拉西亞軍隊殲滅之後,政府終於接收到了來自荷蘭的和談請求。
截止目前為止,澳大拉西亞軍隊已經初步控制了爪哇島和新幾內亞島,並且在蘇拉威西島和蘇門答臘島實施了登陸。
如果荷蘭人的電報晚幾天到達,恐怕整個蘇拉威西島和蘇門答臘島都會被澳大拉西亞控制,荷屬東印度剩下的也就只有大半個加里曼丹島了。
對於荷蘭人想要提出和談的請求,澳大拉西亞政府自然是同意的。
畢竟荷蘭殖民地軍隊已經被澳大拉西亞消滅了大半,在荷屬東印度,荷蘭已經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這樣的情況下,就算進行和談,也是以澳大拉西亞說了算。反正各國都支援澳大拉西亞的擴張,只要沒有列強幹涉,荷蘭在這樣的局面下,就只能成為任澳大拉西亞宰割的魚肉。
經過雙方政府的商議,最終決定在新的一年到來之後,正式展開關於荷屬東印度的和談問題。
而在和談到來之前,目前荷屬東印度的局勢將按照各自佔領的區域進行軍事化管理。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