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軍隊一套組合拳之下,俄國第三集團軍很快就土崩瓦解,軍法和督戰隊已經控制不住他們。
俄國軍隊就這樣混亂的潰逃了,部分爭相逃跑的俄國士兵,為了減輕負重,還丟棄了他們幾乎所有的裝備。
當8月2日西南軍總司令伊凡諾夫知道第三集團軍潰敗的訊息時,德國軍隊已經在這片地區佔領了有利的地形。
伊凡諾夫的動作很快,他立即命令果爾利策地區兩側的俄軍不惜一切代價將突破的德國軍隊趕回維斯瓦河以西,守住這片地區。
在伊凡諾夫的命令下,一大批還沒有準備好的俄國軍隊匆匆趕到前線,對德國人展開了如同自殺式的叢集衝鋒。
要知道,這支德國第11集團軍,不僅裝備了大量的火炮,還有上百挺重機槍,以及毒氣等禁忌武器。
而俄國人展開的叢集衝鋒,說白了就是一夥人站在一起衝,在德國軍隊密集的機槍火力網和火炮轟炸之下,這就無異於讓俄國軍隊排隊送死。
僅僅兩天的時間,德國軍隊在果爾利策地區的突破口不僅沒有縮小,反而變得越來越大。
哪怕俄國軍隊在維斯瓦河畔和貝斯基德山脈都躺滿了屍體,都不能阻止德國軍隊前進。
已經泛紅的維斯瓦河證明了這場戰役的殘酷,這也讓這條河周圍的居民在很長的時間裡不敢吃魚。
說到德國人的毒氣彈,在這場衝鋒戰役中,還發生了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小插曲。
上一次在西線投入毒氣彈,讓英法聯軍損失慘重之後,德國人很快決定在東線戰場也投入毒氣彈,讓俄國人吃吃苦頭。
德國人此時使用的毒氣是窒息性的氯氣,比普通的空氣要重三倍。
釋放毒氣時,需要有專門的隊伍測定風向。在風力和風向適宜的時候,把裝有毒氣的圓筒蓋開啟,一團團黃綠色的煙霧糾纏在一起,飄在地面之上,被微風吹拂滾滾向前。
但這支毒氣釋放部隊很明顯沒有考慮風向的突然改變,這讓原本滾滾向前的毒氣突然被改變的風向吹回到德軍陣地。
毒氣貼著地面進入戰壕之後,很快就在德軍陣地蔓延開來,讓許多沒有準備的德國士兵痛苦的窒息死亡。
根據德國人的秘密統計,這次毒氣意外事件,導致有數百名德國士兵死亡,是一次極為重大的意外事故。
為了不對軍心造成影響,不讓軍隊和民眾懷疑這樣的禁忌武器的安全性,德國參謀部選擇對此嚴格保密。
這一起歷史中真正發生的事件,直到一戰結束後的很多年才被披露出來。
當然,這次意外事件並不能影響德國軍隊對於毒氣的大規模使用。
在意外發生後的第二天,德國軍隊就在東線重新使用了毒氣,讓俄國軍隊大吃苦頭。
再加上德國軍隊密集的火力網,讓填補缺口的俄國軍隊在兩天的時間內就遭受了十多萬的傷亡,俄軍西南戰線寥寥可危。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人如此大張旗鼓使用毒氣的行為,讓防毒面具的價格一路飆升。
英法俄從澳大拉西亞採購防毒面具的同時,也開始了自行研發防毒面具的工作。
目前防毒面具的市場價格已經翻了兩倍,但英法國的採購訂單仍然供不應求。
今天就這四千字吧,不太舒服,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