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亞民眾雖然驍勇善戰,但這不代表他們就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蠢貨了。
相反,在協約國的軍隊離索菲亞只有幾公里之遙時,還在憤怒的批評和指責首相的保加利亞民眾終於開始慌亂,一時之間,支援首相的人也變得多了起來。
斐迪南此時變得十分聰明,並不參與目前保加利亞的措施,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坐等保加利亞局勢的發展。
實際上,這樣的確是最明智的選擇。對於目前的保加利亞來說,主戰派和主和派都有錯。只有脫離目前保加利亞的深淵,有可能明哲保身,在戰爭後生存下去。
沒了斐迪南的坐鎮,保加利亞政府就顯得比較混亂。大軍壓境帶給保加利亞政府的壓力,以及主戰派和主和派之間的爭吵,保加利亞錯失了最後的守衛索菲亞的時機。
1915年6月14日,堅守了一天的保加利亞軍隊正式宣佈投降,協約國軍隊正式入駐索菲亞,控制了這座城市。
幾乎是在同時,保加利亞政府也宣佈投降,並且命令保加利亞全國各地的軍隊停止反抗。
沒了保加利亞政府和軍隊的反抗,接管保加利亞所有城市就變得十分順利。
而保加利亞的軍隊也被全部收繳了武器,分散幾處看押在不同的地方,防止這些保加利亞軍隊徒生意外。
在巴爾幹戰線軍隊張燈結綵的從索菲亞穿過時,保加利亞正式投降的訊息,也傳播到了歐洲和世界各地。
對於協約國來說,保加利亞的投降,鼓動了整個協約國計程車氣。
作為一戰中參戰比較晚的國家,保加利亞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公開宣佈投降,甚至壓根沒等到來自奧匈帝國和德國的支援。
這代表著一件事,奧匈帝國和德國已經自顧不暇,協約國的勝利也即將來臨。
人嘛,總是對第一次看的很看重。雖然保加利亞在整個同盟國中也沒有那麼重要,畢竟是第一個投降的同盟國國家,保加利亞投降的訊息被協約國各大媒體大肆報道,成了六月最大的新聞。
從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希臘和黑山抽調將近十萬軍隊控制保加利亞之後馬丁師長帶著剩下四十多萬軍隊,從保加利亞南部出發,一路直達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自東羅馬帝國時期,就是世界上最堅固的城堡之一。
當然,在各種口徑的火炮猛烈發展的現在,君士坦丁堡似乎已經沒有那麼堅固。
為了攻克這座堅硬的堡壘,馬丁師長從巴爾幹諸國和俄國甚至英法,義大利那裡,一共調來2000門150毫米口徑以上的火炮,對君士坦丁堡開展大規模的轟炸。
當然,除了強攻君士坦丁堡之外,馬丁師長還決定動用一部分軍隊,從奧斯曼帝國控制的小亞細亞半島登陸,從後方切斷一切通往君士坦丁堡的後勤補給。
奧斯曼帝國的輝煌歷史還要追溯到數百年前,曾經也是橫跨歐亞非大陸的強大國家。
當然,現在的奧斯曼帝國連列強都算不上,在次強國家中的實力也不是很強。
但目前奧斯曼帝國的領土仍然龐大,包括君士坦丁堡在內的少部分歐洲領土,大半個中東也在奧斯曼帝國的控制之下。
當然,這主要是因為中東地區的石油還沒有被發現,再加上石油的作用性還沒有以後那麼重要。
奧斯曼帝國也不知道自己的土地內有著大量的財富,一筆足以葬送整個奧斯曼帝國的財富。
別的不說,至少150年內,石油絕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是所有大國爭相搶奪的資源。
澳大拉西亞不缺少礦產資源,但澳大拉西亞的石油資源並不多,相較於整個中東的石油儲量來說更是不值一提。
根據後世的資料來看,單單中東的石油儲量,佔據世界石油總儲量的將近七成。
這也代表著,只要能控制中東,就能控制整個世界範圍內的石油價格,制衡所有石油出口國家,包括同樣擁有豐富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的俄國。
因此,之前在中東佔領一部分地區,至少擁有一部分石油儲量,目前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最重要的事。
好在目前中東地區的競爭者只有英國和奧斯曼帝國,真正的競爭者只有英國,至少獲得一部分地區還是沒問題的。
至於佔領更多的地區,可能要等到二戰後,英國真正的衰落才得以實現。
馬丁師長之所以從小亞細亞半島登陸,也正是為了實現阿瑟所策劃的,在中東佔領一部分地區的策略。
畢竟,如果陸軍不登陸的話,佔領地區更是無稽之談。
從目前中東的局勢圖中可以看出,科威特,阿曼,葉門地區被英國佔領,其他地區都是奧斯曼帝國或者當地土著控制的土地。
後世重要的石油產區沙烏地阿拉伯,此時還是一片荒蕪的沙漠,人跡罕至。
這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還有很大的選擇空間,挑選石油儲量比較豐富的,並且利於控制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