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菲裡茨師長正式接管赫伯特斯赫厄市之後,才明白赫伯特斯赫厄市長所說不假。
至少在赫伯特斯赫厄市範圍內,德國駐軍的數量少的可憐,加起來都不足二十人。
而這二十人之所以還留在這片地區,是為了保護赫伯特斯赫厄市政府。
畢竟這片殖民地擁有高達上百萬的土著人口,這些土著人口對於歐洲殖民者非常仇恨。
如果不留有一定計程車兵保護市政府,一旦被這些土著發現德國駐軍減少,恐怕赫伯特斯赫厄市政府,以及城市內所有的德國居民都有危險。
德國人的轉移十分乾脆,不僅調走了大部分的殖民地駐軍,還運輸走了一部分人口。
根據赫伯特斯赫厄市長的解釋,被提前運回德國的人口,對德國大多都是死忠,並不願意加入澳大拉西亞的統治。
剩下的大多數德國移民和歐洲移民,基本都在德屬新幾內亞擁有自己的財產。
他們的財產在這兒,他們的家庭在這兒,他們也在這兒紮了根。
對於這些人來說,誰統治這片地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的財產和安全能否得到保護。
根據阿瑟的吩咐,在控制了赫伯特斯赫厄之後,菲裡茨師長就命人緊急對外張貼公告,宣佈在赫伯特斯赫厄實行臨時軍事管制。
不過,對於所有赫伯特斯赫厄的市民的財產和人身安全,公告中也專門提到了,澳大拉西亞政府認可這些人在新幾內亞地區的財產。
如果這些人願意加入澳大拉西亞的國籍,那麼他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也將受到澳大拉西亞軍隊的保護。
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德國提前撤回在德屬新幾內亞的一部分移民,相當於是在幫助澳大拉西亞進行移民篩選。
離開的或許不全是不願意加入澳大利亞的,但剩下的,應該大多都是願意加入澳大拉西亞的。
在澳大拉西亞距離如此之近的前提下,將德屬新幾內亞納入自己的統治根本沒有任何阻力。
因此,赫伯特斯赫厄市民想要保證自己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投靠這片地區最強大的國家澳大拉西亞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也正因為留下的基本都是願意順從澳大拉西亞統治的,因此,赫伯特斯赫厄的軍事化管理進度也非常順利。
第二師抵達赫伯特斯赫厄的第二天,也就是1914年8月20日,澳大拉西亞運送的第一批物資就已經抵達了赫伯特斯赫厄的港口,並且被菲裡茨師長分發給赫伯特斯赫厄的市民。
這批物資的種類其實很簡單,大多都是糧食,武器彈藥,醫療物資和衣物。
除了武器彈藥是專門供給給第一師和第二師的,剩下的所有物資赫伯特斯赫厄的市民都有份。
當每一個赫伯特斯赫厄市民排隊領到這些物資之後,每個人的臉上也不由自主地洋溢位笑容。
至少他們的生活有了保障,不用擔心因為戰爭被切斷後勤補給之後,沒了生活物資供應。
也正因為心情的轉變,赫伯特斯赫厄的市民們,對於澳大拉西亞軍隊也變得十分歡迎。
這樣一支不會傷害平民的軍隊,走到哪裡都不會引起民眾的敵視。
其實這也是因為德國之前和澳大拉西亞的良好關係,再加上澳大拉西亞國內有著相當一部分的德國移民,因此阿瑟並不打算把和德國的關係弄得太僵。
甚至戰後,澳大拉西亞還要從德國弄到更多的人業裝置和科研人才,也就要求德國人至少對澳大拉西亞沒有惡意,澳大拉西亞才能更好地接收這些人才。
在8月20日,菲裡茨師長成功和第一師西爾維奧師長取得了聯絡,講述了在赫伯特斯赫厄所發生的一切,以及德國人的提前撤退。
西爾維奧師長正疑惑在新幾內亞地區為什麼沒見到德國駐軍,這下也算是解開了謎團,下令部分軍隊開進到德屬新幾內亞和荷屬東印度的邊境,主力則前往赫伯特斯赫厄和第二師集合。
按照赫伯特斯赫厄市長給出的情報來看,德國所有的太平洋殖民地,應該都如同德屬新幾內亞這樣,部分移民和大部分軍隊都被提前調走,剩下的大多都是願意加入澳大拉西亞的。
如果這條情報不假,澳大拉西亞接收這些殖民地的速度會快很多,也能夠避免沒有必要的傷亡。
西爾維奧師長命令主力部隊快速前往赫伯特斯赫厄,目的就是儘快集結並且前往其他的德屬太平洋殖民地,並且順利接管當地的政府。
1914年8月21日,第一師順利抵達赫伯特斯赫厄,軍隊順利接收德屬新幾內亞的訊息也傳回澳大拉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