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4月17日,澳大拉西亞《保護生態環境法》正式出爐,也象徵著阿瑟關於保護澳大拉西亞生態環境的決心。
阿瑟甚至不惜親自前往各大城市演講,號召所有澳大拉西亞的民眾,在保護澳大拉西亞袋狼的前提下,鼓勵民眾們打獵,獵取以野豬,野兔,駱駝,袋鼠等數量繁多的野生動物。
特別是野兔,目前在整個澳大拉西亞的數量已經超過了數億隻,不僅數量是所有野生動物之最,繁殖速度也十分誇張。
為了限制野兔在澳大拉西亞的數量,阿瑟承諾,前三個狩獵一千隻野兔的人,將會獲得澳大拉西亞王室親口承認的“狩獵大師”榮譽。
每狩獵一百隻野兔,都會獲得來自政府和王室不等的資金,物資獎勵。
為了促進澳大拉西亞人們狩獵野兔的熱情,阿瑟已經命令肯特管家,儘快建立幾家罐頭工廠,重點生產澳大拉西亞的野生動物肉類罐頭。
澳大拉西亞境內目前數以十億計的野生動物,能夠給野生動物肉類罐頭廠提供大量的肉食產品。
而民眾們狩獵野生動物之後,也可以用狩獵到的野生動物,從罐頭廠那獲得收入。不僅能夠為家庭創造一份額外的收入,也能夠利用狩獵,釋放釋放澳大拉西亞人的壓力。
關於狩獵方面,澳大拉西亞政府算是下了死規定。不僅嚴格禁止私自狩獵袋狼,還會對打死袋狼的行為進行罰款。
如果民眾碰到袋狼傷害自己的財產,比如牛羊等,可以利用獵槍進行驅趕,但要避免對袋狼造成嚴重傷害。
當然,如果遇到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打死袋狼並不犯法,也不會受到任何懲罰。
那除了自己的財產和生命安全遭受損失之外,任何民眾都不得主動傷害袋狼,主動狩獵袋狼更是嚴重違法行為,輕則監禁,重則根據事件的嚴重程度,判處大額賠款和監禁,或者死刑。
對於大多數澳大拉西亞平民來說,雖然這條法律看上去有些嚴苛,但也基本上和平民無關了。
畢竟除了一些別有私心的人之外,大多數人對於政府的法律還是很尊崇的。
獵殺袋狼既不能獲得獎勵,還要面臨政府的懲罰,平民自然不會這麼做。
《保護生態環境法》的頒佈,在澳大拉西亞引起的反響還是十分良好的。
特別是阿瑟承諾,從六月份開始,將會在各大城市收購民眾們打獵獲得的野生動物,這將為不少喜愛打獵的民眾創造一項額外的收入。
雖然澳大拉西亞的野生動物價值不會太高,畢竟澳大拉西亞人沒有吃野生動物的習慣,再加上比較容易狩獵的野生動物數量實在太多。
但能夠在享受自己愛好的同時還能獲得一份收入,對於絕大多數澳大拉西亞人來說,都是一個好訊息。
至於為什麼是從六月開始,因為阿瑟讓肯特管家緊急建造的罐頭廠,最早能夠趕在今年的六月份開業。
廠房是工業區早已經建造好的,裝置會從澳大拉西亞甚至全世界各地購買。
這導致罐頭廠的開業變得十分迅速,滿打滿算也不過只需要不到三個月的時間。
澳大拉西亞政府充分發揮了領導一句話,下面跑斷腿的原則,從保護生態環境法頒佈之後,就不斷地派遣官員和議員,澳大拉西亞的各大城市,村鎮進行演講,號召澳大拉西亞人保護袋狼,積極獵殺野生動物。
為此,阿瑟還特意允許一些武器市場重新開業,但只能售賣獵槍和專屬的獵槍子彈。
在澳大拉西亞政府為保護生態環境忙得焦頭爛額之時,歐洲,也在醞釀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眾所周知,戰爭的爆發往往透過偶然事件引起,這是戰爭的歷史規律。
歐洲各國進行戰爭時多半要找個藉口,來避免師出無名,在國內引起混亂。
自古以來,歐洲引起戰爭的導火索千奇百怪,有的是為了爭奪王權,有的是為了爭奪領土,有的是為了爭奪財富,有的是為了爭奪美女。
隨著歐洲的局勢發展到現在,同盟國和協約國能夠肯定的是,這場戰爭必然會爆發,也必須爆發。
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軍備競賽早已經疲憊不堪,如果不用戰爭摧毀敵人,那麼軍備競賽就會摧毀自己。
奧匈帝國的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今年已經84歲的高齡。
奧匈帝國的許多事務已經落到他的侄子,斐迪南大公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