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澳大拉西亞最大的河流,是大洋洲區域最大的河流,墨累河對於澳大拉西亞的經濟發展功不可沒。
墨累河和其支流達令河,為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中部地區提供了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用水,也是之前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州能夠崛起的關鍵。
根據地理勘測團隊的初步報告,墨累河,達令河流域總面積預估為100萬平方公里,佔據澳大拉西亞國土總面積的八分之一還要多。
在原本的歷史上,這片已經戈壁和荒漠化的地區,仍然擁有澳大利亞一半以上的耕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灌溉農田,將近一半的牛羊,牲畜和至少三分之一的奶製品,肉製品生產。
單單農業總產值,就佔據澳大利亞農業總產值的40%以上,是後世澳大利亞的經濟支柱。
同時,墨累河流域也為流域外的悉尼墨爾本阿德萊德布里斯班等大城市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農產品,工業原料和淡水,是經濟的腹地。
而這些成果,是這片流域已經荒漠戈壁化之後所取得的。在現在,這片土地仍然以絕大多數的草原為主,戈壁畫的比例還不到千分之五。
如果能夠挽救這片地區,它將成為比歷史上還要誇張的,澳大拉西亞的農牧產品搖籃。
當然,這也不代表這片地區就是完美的。澳大拉西亞著名的大自流盆地,有部分地區和墨累河流域重合。
而這片盆地之所以被命名為大自流盆地,是因為大分水嶺讓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比較乾旱,缺少降水。
但大分水嶺東部降水發達,大量雨水順著大分水嶺滲入地下,從澳大利亞東部區域流向西部區域。
在澳大利亞大盆地這片區域,地下擁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只需要稍微打孔,大量的水資源便可以噴湧而出,這也是大自流盆地名字的由來。
從大自流盆地在1886年被提起,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將近30年的時間。
隨著澳大拉西亞大量移民的湧入,大自流盆地的水資源開採也變得十分繁多。
墨累河流域北部和大自流盆地重合區域,你就能發現十多個鑽口,正在噴湧著大量的水資源。
這些水資源為澳大拉西亞的畜牧業和工業提供了大量用水,也是澳大拉西亞工業和農業發展如此迅速的原因。
但過度的開採水資源總歸是不好的,澳大拉西亞總體來說還是缺水的,特別是澳大利亞地區的中西部,隨著人口的增長,缺水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
一些用來供給給礦場的鑽孔,在礦產資源枯竭之後,這些仍在噴湧大量水資源的鑽孔就被置之不理,白白浪費了眾多的水資源。
根據地理勘測團隊的估計,雖然目前大自流盆地和墨累河流域並不缺少水資源,但如果再這樣浪費下去,最多30年後,澳大拉西亞將迎來嚴峻的用水危機。
這也慶幸澳大拉西亞的人口到目前也才不到1500萬,要不然,恐怕用水危機還得提前。
澳大拉西亞是一個物資十分豐富的國家,各種礦產資源應有盡有,十分豐富。
這不代表澳大拉西亞就沒有缺點了。因為之前地理位置比較偏僻,人口一直是一個大問題。
再加上大分水嶺的阻隔,導致澳大利亞西部地區水資源十分匱乏。
澳大利亞雖然擁有70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貿土地,但用水問題是國家發展的隱患,甚至有可能在未來直接限制國家的發展。
阿瑟對此早有預料,在這十多年的時間裡,在澳大利亞地區,鼓勵挖掘了大量的水庫和蓄水區,保障了在澳大利亞居民擁有足夠的生活用水的前提下,能提供給工業和農業進行使用。
但這些水庫相較於一整個國家的用水量來說還是太過稀少,澳大拉西亞想要徹底解決用水問題,至少在目前看來,節約和珍惜水資源十分重要。
其實新幾內亞的水資源就十分豐富,並且降雨量也確實不少。但至少在四五十年內,這些水資源並不能運輸到澳大利亞,對於澳大利亞的水資源問題沒有任何幫助。
如果阿瑟記得沒錯的話,海底管道技術應該是在40多年後誕生。這也代表著,或許在二戰之後,澳大拉西亞就有足夠的能力,來完成澳大拉西亞自己的北水南調工程了。
不管怎麼說,澳大利亞地區的水資源一直都是一個難題,絕對不能允許任何人肆無忌憚的浪費水資源。
想到這兒,阿瑟命人叫來內閣首相肯特,決定在環境保護上做一點文章。
趁著肯特首相還沒來的功夫,阿瑟繼續將目光看向了這份報告,看看墨累河流域目前的問題。
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地理勘測團隊研究了澳大利亞西部沙漠化和戈壁化的原因,並且將罪魁禍首暫時歸咎在澳大拉西亞豐富的野生動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