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出問題,這兩艘戰列巡洋艦也能趕在1914年中旬到下旬左右交付,在預定的時間內,徹底完成這份海軍訂單。
俄國人對於澳大拉西亞建造的戰列艦很是滿意,就連走的時候都是帶著燦爛的笑容。
而俄國人在澳大拉西亞簽訂的卡車購買訂單,也很快被其他列強國家所得知。
英法是最先得知的。畢竟是澳大拉西亞和俄國的盟友,英法對此也樂意看到,甚至俄國購買卡車的資金都是英法提供的。
而同盟國方面,威廉二世的心情就不太美妙了。
卡車的作用肉眼可見,絕對能夠給俄國軍隊的戰鬥力帶來不小的提升。
別的不說,單單是後勤效率的提升,足夠讓俄國的軍隊提升一到兩成的戰鬥能力了。
畢竟這些卡車能夠運輸的,除了武器裝備和彈藥之外,還能夠運輸糧食和醫療物資,甚至是衣物等等。
這些物資對於一場戰爭來說同樣重要,物資是否充足,某些時候也決定著軍隊的戰鬥能力。
在德國的建議之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很快也和德國的汽車工廠簽訂了一份卡車購買訂單。
只不過,奧匈帝國和義大利的訂單份額,相較於其他列強來說就有些相形見拙了。
奧匈帝國訂購了一千五百輛卡車,大小卡車的比例為二比一。
而義大利則訂購了一千輛卡車,大小卡車的比例為一比一。
這下同盟國又有了一項比協約國落後的資料,那就是軍用卡車數量。
協約國訂購的軍用卡車數量超過了1.2萬輛,而同盟國的軍用卡車數量加起來也只有0.55萬輛。
不管怎麼說,這些卡車訂單全部都是和本茨汽車廠簽訂的。
這也代表著,這一萬多輛卡車能夠給阿瑟帶來不菲的利潤。哪怕只是初步估計,恐怕純利潤也能超過一百萬澳元。
單單是這些利潤,就足夠阿瑟給軍隊裝備兩千輛B2型卡車,足以見得阿瑟這次賺的確實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歐洲各大列強瘋狂購買卡車的行為,也讓卡車市場擴大了許多。
部分歐洲國家也跟著購買,雖然數量不多,但積少成多之下,也有數千輛。
特別是美國政府,和美國汽車工廠簽訂了一份包含三千輛卡車的購買訂單,暴發戶的本質顯露無遺。
甚至如果不是美國陸軍的規模太少,阿瑟有理由相信,美國購買卡車的數量還會增加。
除了這些國家購買卡車作為軍用卡車之外,小一點的B1型卡車,在歐美的民間也很受歡迎,並且變得更加暢銷。
根據本茨汽車總廠給出的彙報來看,自從歐洲各大列強開始購買卡車,本茨卡車在歐美民間的銷量,也增長了差不多三成以上。
當然,和各國軍方普遍偏愛大型卡車不同,民間最喜歡的卡車還是小一點的B1型卡車。
畢竟對於私人來說,大型卡車不僅更加昂貴,那龐大的載貨量也沒有必要。
小型卡車1.5噸的載貨量已經完全足夠,甚至更快的速度還能讓卡車車主更快的完成運輸任務。
全世界都在瘋狂的購買卡車,阿瑟自然也不會錯過。不過,相較於其他國家和民間來說,阿瑟購買卡車,就真的是使用成本價了。
反正汽車廠都是阿瑟的,定價多少也完全是阿瑟說了算。
有著本茨one每年龐大的利潤,在卡車上面虧點錢,阿瑟也絲毫不擔心本茨汽車廠會有債務危機。
在和國防大臣勞爾商議之後,在內閣會議上,阿瑟正式敲定了一份包含五百輛B1型卡車,一千五百輛B2型卡車的訂單。
這份訂單的總花費為128萬澳元,正好是這次本茨汽車廠所賺的利潤。
這筆花費目前財大氣粗的政府來說也不算什麼,因此內閣政府很快就同意了阿瑟的決定。
相較於要求的比較急的俄國訂單來說,澳大拉西亞的卡車需求就不是那麼急迫。
考慮到在生產俄國卡車訂單之後,本茨汽車廠已經沒有太多的餘力生產本國的訂單。
因此,阿瑟將交付卡車的時間放在了1914年年底之前。一年多的時間,也完全足夠本茨汽車廠來生產了。
32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援!
這是昨天的第三更,今天繼續日萬!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