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配合著澳大拉西亞的海軍,這些殖民地的安全問題還是能夠得到保障的。
至於澳大拉西亞目前一共擁有的15個殖民地師,則被阿瑟調集到了澳大拉西亞本土,進行統一和標準化的訓練。
在一戰尚未打響之前,他們也要接受一段時間的訓練,來確保他們擁有一定的戰鬥能力。
當然,更重要的是,要培養這些土著士兵的忠誠度。至少在戰爭中不會產生混亂,不會叛逃,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不過想來應該也不會。畢竟這些軍隊將來是要抵達歐洲戰場的。他們能夠叛逃誰?叛逃德國嗎?
要知道,歐洲的種族主義比澳大拉西亞嚴重的多,他們逃離戰場,也不一定會擺脫生命危險。
還不如為澳大拉西亞而戰,獲取勝利之後,他們也會獲得阿瑟所允諾的獎勵。
是的,為了激起這些士兵的動力,以及保障這些土著軍隊不會誕生混亂,阿瑟許諾,只要這些土著士兵為澳大拉西亞服役滿十年,就可以獲得一筆資金獎勵,並且和他的家人一起,被送到東南亞生活。
這是阿瑟自控制整個澳大拉西亞以來,第一次公開承諾會將土著平安送到東南亞。
這也讓一些原本認為自己會以悲慘命運死在澳大拉西亞的土著有了生的希望,哪怕只是為了自己的家人,也要抱住這根救命稻草。
為了讓這些土著士兵相信自己的話,再加上培養這些土著士兵的戰鬥力,確保他們的忠誠度。
阿瑟大手一揮,為這些土著士兵也提供了肉食,只不過是兩天一頓。
但這相較於這些土著之前的生活來說已經好得多。在每天聽話訓練的基礎上,他們就能夠獲得足夠的食物,每兩天一頓的牛羊肉和水果,哪怕只是一顆番茄或者蘋果,也足夠讓這些土著興奮了。
再加上這些殖民地師都有阿瑟設立的指導員,實際上就是負責洗腦的官員。
因此,這15個殖民地師自開始訓練以來,並沒有爆發太多的混亂,訓練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
其實這也很正常,畢竟這些土著參軍之後,他們和他們的家人的待遇都會好上許多。
土著士兵眾多福利待遇的其中一條,就是他們的家人可以免除強制勞動,成為政府或殖民地政府旗下的正規勞工,工作也會有薪水。
這也代表著這些土著參軍之後,他們家人的安全和生活都有了保障。
同時,對一些被提拔之後擔任班長和軍官職務的土著,進行更豐厚的獎勵和保障,有這些土著進行內部監督,對於整個殖民地師的控制也能更加穩妥。
確保殖民地師擁有一定忠誠度的最關鍵的一條,阿瑟在土著士兵內部建立了一條規則,被阿瑟簡單地稱之為揭發規則。
只要能夠揭發自己的戰友和長官的不忠舉動,一經查實之後,就可以獲得豐厚的獎勵。
這筆獎勵包括一定的資金,也包括揭發者和其家人的自由權。
這也代表著,如果揭發成功,自己和家人很有可能直接獲得自由。
就算錢財不為人所動,阿瑟相信,沒有土著不會嚮往自由。頒佈這條揭發規則,就算土著沒有膽量揭發自己的戰友和長官,也會讓一些別有用心的土著心生忌憚,在土著和土著之間製造裂痕。
同時,一個殖民地師的內部,不會有太多來自於一個地區的土著士兵。
這樣的規則甚至於深化到班級單位,同樣的一個作戰班,基本不會有超過兩名來自於同一個地區的土著。
這也代表著這些土著士兵和戰友之間是比較陌生的,這也增加了土著士兵揭發戰友的可能性,提高了土著和土著之間的不信任和猜忌。
管理這些土著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土著和土著分化起來,用土著來管理土著。
種種政策之下,就算殖民地師的忠誠度不是太高,但用來作戰也勉強可以。
反正這些殖民地是送往歐洲之後,他們的死活對於阿瑟來說並不重要。
當然,阿瑟也會說到做到。等到一戰結束之後,絕大多數土著都會被阿瑟遣返,甚至也包括沒有參軍的土著。
所有土著士兵統一裝備著李恩菲爾德步槍,這也消耗了皇家軍工廠一部分步槍庫存。
不過好訊息是這批裝備大英帝國支援了一部分資金,澳大拉西亞國防部的出資並不太多。
除了步槍之外,殖民地師裝備的重武器就很少了。每個殖民地師僅裝備了幾挺機槍和十多門火炮,重火力武器也都只是裝裝樣子。
相較於裝備豪華的常規部隊和近衛師來說,殖民地師的裝備就顯得有些寒酸。
不過畢竟是被阿瑟當做炮灰的部隊,能夠裝備一些機槍和火炮,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在訓練方面,殖民地師也和常規部隊有著比較大的差距。
殖民地師最重要的訓練,一是紀律和紀律訓練,二是進行簡單的英語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