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這些島嶼和群島可全部都是太平洋範圍內的島嶼,是澳大拉西亞的重要防線。
如果能夠獲得這些島嶼,澳大拉西亞完全可以在西南太平洋的地區,建成數道完整的島嶼防禦鏈。
搭配數量眾多的海防炮,強大的軍艦和空軍,完全可以將來自太平洋的任何敵人阻擋在太平洋,敵人壓根不可能靠近澳大拉西亞本土半步。
更重要的是,這些島嶼完全將澳大拉西亞的核心部分囊括其中(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新幾內亞),這也是澳大拉西亞本土防禦的堅實屏障。
澳大拉西亞想要和美國對抗,這些島嶼是必須拿下的。這才能在工業和經濟趕不上美國之前,擁有充足的信心和底牌和美國較量。
有了這些海島作為防禦,澳大拉西亞的本土在任何時候都是安全的。
但這一切還得看英法舍不捨得,會不會為了把澳大拉西亞徹底綁上戰車,放棄太平洋的這些島嶼。
對於澳大拉西亞的要求,格雷部長和英國政府其實很早就有預料到了。
大洋洲的這些島嶼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那就是放在枕頭邊的肥肉,只要有雄心,就必須吃下。
從澳大拉西亞數次在東南亞地區的擴張來看,阿瑟的雄心並不小,對於大洋洲的島嶼進行要求也是預料之中。
再加上澳大拉西亞地區脫離大英帝國之後,英國人對於太平洋這些島嶼的控制已經減弱了許多。
其實這也正常,畢竟大英帝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太平洋上這些零零散散的島嶼,對於英國人來說重要性沒有那麼高。
但畢竟這些島嶼也涉及法國人的領地,哪怕英法協約讓英國和法國緊密的聯絡在一起,英國也不可能直接替法國做主。
但原則上,格雷部長同意澳大拉西亞的要求,即在戰爭爆發之後,英國直接將上述所有群島轉交給澳大拉西亞,換來澳大拉西亞的直接參戰。
同時,因為澳大拉西亞參戰後和德國就處於戰爭狀態,德屬新幾內亞就是澳大拉西亞的戰利品。
只要澳大拉西亞有能力,甚至能夠在戰爭爆發的當天就接管這片土地。
至於大洋洲法國人的那些島嶼,格雷部長也承諾,會盡全力為澳大拉西亞周旋,儘可能讓法國直接同意轉讓這些群島。
不過想來法國人應該也不會拒絕。畢竟對於法國來說,大洋洲的這些島嶼也沒有那麼重要。
法國最核心的殖民地地區,還是在非洲。在非洲殖民地不丟失的前提下,用太平洋的幾個島嶼和群島,就換來澳大拉西亞數十萬作戰部隊的支援,讓法國人少犧牲一點,這筆買賣並不虧。
更何況,只要戰爭勝利,法國人完全可以從德國獲取一些土地,歐洲的土地難道還沒有大洋洲的島嶼重要嗎?
為了表達自己和英國政府的誠意,澳大拉西亞提出條件的當天,格雷部長就向英國政府發去了電報,並且請求英國政府和法國協商,儘快就這些島嶼達成共識。
格雷部長收到英國政府的答覆,已經是好幾天後的3月19日了。
果不其然,無論是英國還是法國,對於大洋洲的這些島嶼並不是太過重視。
雙方都同意將大洋洲的這些島嶼轉交給澳大拉西亞,來換取澳大拉西亞在戰爭爆發後直接加入協約國家。
法國人對於澳大拉西亞的加入和承諾派遣25萬作戰部隊的計劃很感興趣,甚至還想邀請澳大拉西亞參加1913年的協約國會議。
協約國會議和同盟國會議自上一次召開之後,就已經成了兩大軍事集團的傳統。
如果沒有特殊事項,基本每年都會召開一次。
而會議召開的內容和目的,就是為了根據最新的情況,來商討戰爭爆發後的應對。
此時的歐洲各大國家已經清楚,這場歐洲戰爭是根本不可能避免的。
截止現在,歐洲各大列強為了彼此之間的競賽,付出的資金已經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