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長達數天的談判,1913年2月28日,也是這個月的最後一天,在英國向澳大拉西亞的援助方面,澳大拉西亞政府和英國訪問團算是達成了一定的共識。
因為雙方都有強烈的合作意願,澳大拉西亞想要獲得更多援助,再加上在一戰中獲取更多的土地和利益,加速國家崛起的計劃。
而大英帝國,也需要像澳大拉西亞這樣,已經在各方面擁有列強實力,並且能夠為大英帝國提供各種礦產資源和糧食,牛羊肉,醫療物資等後勤資源的國家。
澳大拉西亞的海軍,也可以和英國海軍聯合在印度洋等區域巡邏,保護大英帝國的非洲和印度殖民地。
如此一來,英國,法國,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印度洋,大洋洲,南太平洋,智利,大西洋。這樣的一條完整的運輸線路就能夠形成。
這條線路幾乎覆蓋了大英帝國的所有殖民地,澳大拉西亞,智利這樣的重要礦產資源提供地,還封鎖了德國對外獲取資源的途徑。
同時,如果澳大拉西亞的海軍能夠在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為大英帝國的海軍分擔壓力,大英帝國就能夠調遣更多的艦隊主力,前往大西洋和歐洲本土,封鎖德國的運輸線。
如果這樣的計劃能夠成功,縱使德國再強大,也會因為沒有後勤來源的問題,被協約國用人海戰術拖垮。
為了徹底的將澳大拉西亞這個國家拉上自己的戰車,格雷部長獲得了英國內閣的指示,在這次談判中表現的非常大方。
在雙方已經初步達成共識的援助計劃中,格雷部長點頭答應,在資金方面,給予澳大拉西亞大約3000萬英鎊的支援。
當然,這3000萬英鎊分為七年支付,前三年每年向澳大拉西亞援助500萬英鎊,後四年每年向澳大拉西亞援助375萬英鎊。
雖然這筆資金援助看起來不多,但好就好在是完全免費的,澳大拉西亞不需要償還。
其實單論這3000萬英鎊的總額,看起來其實也不少了。哪怕是和目前最先進的超級無畏艦相比,也至少能夠建造十多艘。
哪怕分為七年支付,英國政府每年支付給澳大拉西亞的資金,也至少能夠建造一艘超級無畏艦加一艘無畏艦,這可是白得的,阿瑟沒有任何理由不要。
資金援助方面,英國政府和澳大拉西亞政府都是很滿意的。
對英國政府來說,這筆資金援助雖然為期七年,但前三年最高的花費,也不過只是每年500萬英鎊。
對於年財政收入接近4億英鎊的大英帝國來說,這筆500萬英鎊的花費,實在算不上什麼。
而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無論是頭三年的1000萬澳元還是後四年的750萬澳元,也都不算小數字。
畢竟澳大拉西亞上一年的財政總收入都達不到一億澳元的水平,英國人援助的資金額度,讓澳大拉西亞政府能夠擁有更多的資金儲備。
這些錢無論用在民眾身上還是軍事方面,都能夠給澳大拉西亞帶來許多好處。
資金援助的額度雙方都很滿意,因此也很快蓋棺定論,成了英國和澳大拉西亞協約中第一條事項。
當然,資金援助相比其他的援助來說,也只能算是開胃小菜。
雙方都知道,這3000萬英鎊根本不能讓澳大拉西亞擁有更上一層的軍事實力和工業實力,只能算是一小點的錦上添花。
想要讓澳大拉西亞心甘情願的加入將來的歐洲戰爭,英國人還得付出更多的支援,甚至是更多的土地面積。
隨著時間進入三月,雙方的商談仍舊如火如荼的進行。
商談的下一步範圍,也是這次商談的重點,即大英帝國在科技,人員方面,對於澳大拉西亞的支援範圍和幅度。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先進的科技,裝置和人才,是國家發展密不可缺的一部分。
先進的科技和裝置是國家的現在,儲量豐富並且足夠優秀的人才是國家的未來。
現在有著英國這樣的狗大戶,阿瑟肯定不會放過好好敲英國人一筆的機會。
目前的世界人才比例,歐洲至少佔據頂尖人才的八成。美國一成,其他地區共一成。
雖然伴隨著歐洲戰爭烏雲密佈,歐洲人才已經大量流失。
但仍然不能否認,目前的歐洲仍然是世界上最璀璨的明珠,仍然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科技,最龐大的工業,最繁榮的經濟以及最先進的制度。
作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也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大英帝國的人才儲備自然不用多說。
至少在有關海軍的方面,大英帝國的人才儲備絕對是全世界最豐富的,並且沒有之一。
澳大拉西亞海軍方面的科技先後經歷了德國和英國的援助,目前也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一流。
但這和大英帝國仍然有著龐大的差距,阿瑟對於大英帝國的人才和科技,也十分垂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