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爾幹戰爭結束之後,世界範圍內,似乎都陷入了長久的安靜。
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軍備競賽仍在繼續,從之前最簡單的海軍軍備競賽,目前已經發展成為陸軍,海軍甚至是空軍的軍備競賽。
如果說之前意土戰爭義大利出動的飛艇和飛機,能夠代表歐洲列強國家對於目前航空器械的重視的話。
那麼自澳大拉西亞的環球航行計劃成功之後,以能夠環遊世界的飛艇為代表的航空器械,成了絲毫不弱於陸海軍的重要武器,備受世界各國的重視。
最先在飛艇方面有所成果的,是擁有齊柏林飛艇公司的德國。九月底到十月的時間,德國公開宣佈成立空軍,將在未來五年的時間內,陸續裝備至少30艘大型飛艇,100艘小型飛艇和數十艘各型號飛機。
雖然數量看起來不多,但德國卻是第一個公開宣稱要成立以飛艇和飛機為主的空軍軍種的國家。
在德國宣佈成立空軍之後,英國人自然也不逞多讓,沒過幾天,也宣佈英國將成立空軍軍種,並且要裝備50艘以上的大型飛艇和100艘小型飛艇。
介於世界第一強國的驕傲,英國人將自己空軍的飛艇數量理所當然的確定在遠超德國人數量的數字,來確保自己在新的軍種方面,也能夠具備一定的優勢。
有著德國和英國的打樣,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歐洲各大列強先後宣佈成立空軍,哪怕是預計空軍規模最小的義大利,也要裝備十艘大飛艇和數十艘小飛艇。
這倒也不怪這些國家對於飛艇如此的重視,實在是飛艇目前展現出來的效能,讓許多歐洲國家已經有些吃驚和忌憚。
之前公認的飛艇的最遠航程,也不過只有數百公里。再加上飛艇的飛行速度並不快,因此威脅倒不怎麼大。
但現在,澳大拉西亞的環球飛艇,不僅速度提高了許多,在設定幾個停靠點的情況下,甚至能夠環遊整個世界。
這也代表著在目前如果沒有防空手段的話,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區都不安全,哪怕是英法這樣頂級列強的首都,都有可能遭到來自敵人的轟炸。
在自己沒有掌握先進的防控武器之前,大量裝備飛艇是非常有必要的。
這不僅是確保自己對於敵人有著一定的威脅能力,同樣也是確保對於未知的空中威脅,有一定的反制手段。
歐洲這些國家對於飛艇的重視程度,可以用一句話來簡短形容,那就是:你可以不重視飛艇,但你不能沒有飛艇。
雖然歐洲各國對於飛艇的研發已經很是重視,但想要在短時間內擁有能夠環球航行的飛艇,顯然不太可能。
因此,澳大拉西亞的AU3飛艇,也就成了歐洲國家短時間內唯一能獲得環球航行飛艇的主要方式。
雖然之前澳大拉西亞就對外聲稱,不會將飛艇出售到軍事行業,並且不允許國外的飛艇公司將飛艇轉手。
但有句話說得好,事無絕對。歐洲所有列強國家都相信,只要在利益足夠的前提下,別說購買飛艇了,購買飛艇的技術似乎都不太困難。
從1912年十月中旬開始,陸續有歐洲列強先後接觸澳大拉西亞的航空實驗室,詢問是否能夠購買飛艇和飛艇技術。
特奧多爾所長接收到這些國家的請求之後,也不敢自作主張,因此連忙前往悉尼宮請教阿瑟。
此時的阿瑟因為剛剛參觀完墨爾本造船廠和奧克蘭造船廠的原因,正在王宮享受著逍遙的日子。
聽到了特奧多爾所長的詢問和歐洲列強國家紛紛要求購買飛艇和飛艇技術之後,阿瑟不由得笑出了聲,說到:“按照道理來說,我們的飛艇無論是民用還是軍用,都具備著無可替代的價值。但如果歐洲國家願意花費同樣具有戰略價值的技術的話,購買和兌換飛艇的技術也不是不可以。”
說到底,飛艇在空中不可能具備如同飛機一般的優勢。哪怕澳大拉西亞對於飛艇的研究也沒落下,但阿瑟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目前最先進的飛艇,在最先進的飛機面前,只會是活靶子。
既然早已經知道這樣的明顯差距,對於阿瑟來說,飛艇的重要性就遠遠不如飛機來的重要了。
既然歐洲國家想要飛艇和飛艇的技術,那麼也不是不可以給他們。最關鍵的問題是,這些歐洲國家又能付出怎樣的技術,來換取澳大拉西亞的飛艇技術呢?
這些歐洲國家當中,阿瑟最為重視的,其實就是大英帝國了。
畢竟是目前的世界第一強國,大英帝國在海軍方面的各種技術,是阿瑟十分眼饞,並且很想擁有的。
除此之外,歐洲列強國家幾乎都有具有優勢的一面,他們的技術也同樣讓阿瑟眼饞,也是澳大拉西亞急缺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