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4月10日,悉尼。
經過了一週多的精心準備,獲得了所有停靠點所在國家同意之後,澳大拉西亞的飛艇環球航行正式開始。
澳大拉西亞要進行飛艇的環球航行這則訊息,很快就成了繼巴爾幹戰爭之後,又一個轟動歐洲甚至全世界的新聞。
不過可惜的是,因為時間緊迫,歐洲的媒體註定不能在飛艇出發之前抵達悉尼。
但他們也有其他的辦法,那就是在飛艇抵達停靠點之前,就在停靠點駐紮來獲取飛艇的第一時間的新聞。
雖然只是早上八點,但悉尼早已經圍滿了人群。包括澳大拉西亞的各大報社和媒體,好奇的澳大拉西亞群眾,以及阿瑟和澳大拉西亞政府。
為了更大程度的將政府的名聲打出去,這次環球航行的官方贊助商是澳大拉西亞政府和王室,所有花費將由政府和王室共同承擔。
“哦,我的天哪,這樣的大傢伙真的能飛上天空嗎?還要來一次環球航行?”
圍觀的人群中,有人看著不遠處那個看起來如同龐然大物一般的飛艇,不由得發出了疑問。
“該死,難道你還懷疑陛下會騙我們嗎?就算他是個鐵疙瘩,陛下說他能飛上天空,他就能飛上天空。”旁邊明顯是同伴的人,聽到了自己夥伴的疑問之後,不由得沒好氣地回答道。
“你們難道沒有見過這傢伙在天空上飛嗎?那可真是龐然大物,他的影子都比一棟樓大的多。”旁邊也有見過飛艇翱翔在天空的人,此時不由得出聲做出瞭解釋。
對於澳大拉西亞人來說,像環球航行這樣的大新聞,自然會成為人人都津津樂道的熱點。
更何況這樣的熱點還是阿瑟和政府推動的,那自然會吸引更多的澳大拉西亞人圍觀和好奇。
飛艇對於澳大拉西亞人來說也不是太陌生,澳大拉西亞的飛艇誕生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好幾年,也完全不是什麼保密級別的東西。
讓人感覺到有些驚訝和懷疑的,實際上是眼前這艘印刷著澳大拉西亞國旗和王室徽章的飛艇的體積。
和之前的飛艇相比,眼前這艘飛艇至少是之前好幾艘飛艇的大小,看起來也更加壯觀和龐大。
“陛下,各位。這是航空實驗室的最新作品,一艘可以承載40噸重量的,最高航速能夠達到110公里每小時的飛艇,AU3!”這片空地被臨時搭載出來的高臺上,航空實驗室的負責人特奧多爾,正在一臉興奮地向著阿瑟以及政府所有官員,媒體,還有下面的群眾介紹著。
特奧多爾的聲音,隨著擴音器被傳播到很遠很遠,讓附近幾乎每一個人都能夠聽得清楚。
“根據我們的保守估計,AU3至少可以乘坐105人,並且配備至少半個月生活物資。就算是40噸的滿載,AU3也可以達到至少70公里每小時的航速,完全可以大幅度縮短洲際之間的交流時間。”
來參觀環球航行出發儀式的,除了王室,政府,媒體和普通民眾之外,還有澳大拉西亞的一眾中小資本家。
目前澳大拉西亞還沒有歷史比較悠久的貴族體系,唯一幾個貴族,還是阿瑟分封的不可繼承的爵士頭銜。
“特奧多爾所長,這樣的大傢伙一共需要多少人才能操控?”政府有官員略帶好奇地詢問道。
“AU3飛艇雖然體積比之前增大了數倍,但作業系統卻比之前的飛艇更加簡單。算上所有操作人員,讓這艘飛艇完美的在天空中翱翔,最多也只需要兩班次共32名操作員即可。如果只是短距離的飛行,則不用考慮操控者的疲勞問題,只需用16名操作員即可。”特奧多爾所長一臉自信的回答道。
新的飛艇實現了超遠距離的航行,自然也要考慮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那就是操作員的疲勞程度。
雖然飛艇可以實現長達數天甚至半個月的航行,但操作員最多十來個小時的時間,就需要進行換班,以免因為疲勞發生意外事故。
這也代表著飛艇長途航行的時候,必須要攜帶至少兩個班次的操作員,才能夠進行換班。
眾人聞言,反而理所當然的點點頭。這樣一艘龐大的大傢伙,操控飛行只需要16個人,兩班倒也只需要32個操作員,完全在情理和意料之中。
不過因為最多隻能承載105人的原因,扣除32個操作員,以及15個服務員之後,最大的載客量也只有58人。
值得一提的是,應歐美各國的要求,這艘環球航行的飛艇的58個載客量,澳大拉西亞並不會全部包攬,而是分給了美國6個,英國10個,德國8個,俄國7個,法,奧,意各5個。
這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能夠向本國出售的飛艇票只有12個,僅僅只有總票數的六分之一左右。
不過這並不影響這次環球航行的功勞被澳大拉西亞獨自瓜分,再加上各國對飛艇票感興趣,也代表著他們對飛艇感興趣,因此阿瑟也沒拒絕。
反正目前飛艇票的價格也比較昂貴,隨便一張票的價格就高達數百英鎊,也不是澳大拉西亞平民能買的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