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拉西亞軍方將要擴張的一個常備師和兩個殖民地師,他們的師長自然只能從目前已有的軍隊中抽調。
所幸之前一二師的兩個副師長在戰爭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剛好能夠晉升到准將,來統御兩個新成立的師。
然後再把三師的副師長調到剩下的一個殖民地師,新成立的三個師的指揮官也就有了人選。
至於近衛師新組建的一個炮兵團和步兵團,他們的團長大機率會讓近衛師的兩個副師長兼任。
其實相比於殖民地師的師長來說,幾位一二三師的副師長反而覺得近衛師的團長更有吸引力。
別的不說,近衛師才是阿瑟的嫡系部隊,不僅享受著遠超於常規師的武器裝備和彈藥,後勤供給,就連福利體系也要比常規師好許多。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目前澳大拉西亞的人均收入在四十一澳元左右。按照規定,常備師普通士兵的薪資會勉強超過這一水平線,一般會達到四十三到四十五澳元左右。哪怕加上一些節假日的福利和補貼,最終的年收入也不會超過五十澳元。
而近衛師的普通士兵薪資就達到了四十八澳元,幾乎是常備師士兵薪資加福利待遇加補貼的總和。
而且近衛師計程車兵地位也要比常規師士兵高上許多。每一個來自於近衛師計程車兵,幾乎都是從常規師中百裡挑一選過去的。
這次的授勳典禮,一共讓澳大拉西亞的軍隊增加了兩個少將,兩個准將,三個上校,兩個中校和四個少校,其他計程車官尉官也增加了許多,進一步豐富了軍隊中低層軍官的儲備。
更重要的是,藉著這次授勳典禮的機會,澳大拉西亞也正式誕生了三名新的貴族。
首先是上一屆政府任勞任怨的埃文首相。為澳大拉西亞政府工作了七年之後,阿瑟也賞賜給埃文前首相爵士的頭銜。
以後的埃文前首相也可以被稱作埃文爵士,是受澳大拉西亞王國政府和王室承認的真正貴族。
當然,爵士頭銜沒有領地,不可被繼承,只是一個榮譽上的貴族頭銜。
但這畢竟也算踏入了貴族的門檻,在除了王室之外沒有貴族的澳大拉西亞,爵士目前也算是真正的貴族。
雖然沒有真正的領地,但爵士頭銜還是能每年獲得一定的收入,這筆收入至少是澳大拉西亞人均年收入的三倍(勳章才是十倍)。
和埃文前首相一起,被授予爵士頭銜的還有一,二師的師長。當然,西爾維奧·隆尼·羅德林師長和菲裡茨·萊納師長之所以獲得爵士頭銜的原因,是因為阿瑟想更快的推動軍功在澳大拉西亞的受認可程度,讓澳大拉西亞人明白,阿瑟是絕對不會虧待功臣的。
這樣等到下一次戰爭之後,為了頭銜,榮譽,勳章,獎勵,軍銜等各種數不勝數的賞賜,澳大拉西亞的軍隊絕對會一往無前。
這也是君主制帶來的好處之一,君主能夠分封備受認可的貴族,這是平民踏上高層之路的天梯,自然會引得絕大多數人轟動和狂熱。
不過,阿瑟對於爵位的賞賜還是把控的很嚴的。澳大拉西亞發展至今也已經經過了七年多的時間,但目前也只是第一次對於貴族進行分封,並且還都是爵士這樣更偏向於榮譽頭銜的爵位。
以後的澳大拉西亞的貴族勢必要成為澳大拉西亞的一大勢力,但阿瑟對於將來貴族的篩選也很嚴格。
除了對國家有著重大貢獻的人之外,想要成為貴族的話,也就只有靠龐大的軍功了。
至於像男爵伯爵這樣可以繼承的真正貴族,除了來一場賭上國運級別的戰爭之外,也就只有靠熬資歷和貢獻,或許能摸到一點邊。
1907年11月7日,在政府官員的陪同之下,阿瑟又前往了新南威爾士州新修建的水庫進行視察。
因為澳大拉西亞獨特的氣候,導致澳大利亞大陸有很多地區處於缺水的狀態。
也慶幸於現在澳大拉西亞的人口並不是太多,哪怕目前工業用水的需求量迅速增加,目前也還沒有太大的用水問題。
但這畢竟也是一個隱患,早在好幾年前,阿瑟就下令在澳大拉西亞合適的地區修建大型蓄水庫,來滿足澳大拉西亞將來的人口用水需求。
這些水庫根據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大小,也被詳細的分為工業用水水庫和民用用水水庫。
工業用水水庫這水基本上都流向於各大工廠和工業區,滿足工業區的用水需求。
民用用水水庫的作用就五花八門,除了人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水之外,農作物的種植,畜牧業,甚至是目前澳大拉西亞已經蓬勃發展的電業,也需要大量的水資源。
當然,電業其實也並不是用水,而是利用水庫之間的水位落差,配合水輪發電機進行發電。
目前澳大拉西亞最通用的還是火力發電,水力發電目前也只是在測試的階段。
當然,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還是澳大拉西亞擁有充足的煤礦資源,澳大拉西亞根本沒有其他國家所面臨的礦產資源緊缺問題,礦產資源緊缺這個詞語甚至壓根不存在澳大拉西亞的詞典上。
阿瑟所視察的水庫,位於新南威爾士州蒂默特河,因此這個水庫的名字也叫蒂默特水庫。
這是一個為了解決新南威爾士州和悉尼附近用水問題的大型水庫,同時還裝配了水力發電裝置,也是澳大拉西亞第一個水電站。
早在之前成立電能研究室的時,澳大拉西亞的用電標準就有了明確的指標,那就是電壓220伏。
再加上工業用電另外的標準,澳大拉西亞目前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用電體系,電燈和電能也逐漸的走進了澳大拉西亞的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