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可見的,澳大利亞的人口規模和發展速度要比紐西蘭快的多,這取決於澳大利亞的土地面積,同樣也取決於澳大利亞本來的人口規模。
不過這對於目前的澳大拉西亞來說也是一件好事,阿瑟的基本盤是澳大利亞,澳大利亞越加強大,澳大拉西亞統一的局勢也就越加穩固。
雖然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逐漸形成的差距會讓一些紐西蘭人不滿,但阿瑟也有應對的手段。
除了在紐西蘭也興建大量的建設,讓紐西蘭切實感受到加入王國帶來的改變之外,同時也大肆宣傳澳大拉西亞人的理念,將澳大利亞人和紐西蘭人潛移默化的合併成一個民族,這樣也能杜絕兩個民族和地區誕生隔閡的可能。
接下來就是兩位新部長,也就是農業部和交通運輸部的彙報了。
首先是農業部,也就是馬克部長的彙報。
澳大拉西亞的農業發展也十分迅速,這也歸功於大量土著的勞動。
因為投入了大量土著的原因,澳大拉西亞的耕地總面積每年都以至少一成半的增長速度穩定增加,糧食產量更是增速喜人,從澳大利亞最開始的兩百萬噸左右,拿到了1906年的年產五百五十萬噸以上。
這樣的糧食產量已經能夠養活兩千萬的人口,但澳大拉西亞還擁有大量的可種植土地,這是澳大拉西亞寶貴的資源,是能養活更多人口的關鍵。
和之前能夠感受到明顯區別的,就是目前澳大拉西亞給予移民的耕地面積。
之前雖然每個移民都能分到三英畝的土地,但其中只有不到五分之一是現成的耕地,其他的都需要移民自己進行開墾。
但目前澳大拉西亞的移民政策再次進行了升級。每個移民不僅能夠獲得至少五英畝的土地,這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耕地,並且還可以低價僱傭土著進行開墾。
特別是新幾內亞殖民地,前往新幾內亞殖民地的移民甚至能獲得十英畝的土地,殖民政府還會派送土著進行開墾,甚至耕種和收割都能夠低價僱傭土著,儼然變成了農場主。
這其中還有個插曲,荷屬東印度也感受到了澳大拉西亞瘋狂發展的速度,在土著上也做了一些手腳。
目前荷屬東印度的土著輸送頻率明顯低了許多,並且送過來的大多都是女人或者老人,作為勞動力並不合格。
雖然他們的價格也更加低廉,但澳大拉西亞也沒有必要花錢買廢物。
按照荷屬東印度土著人口的估算,整個荷屬東印度範圍內,至少擁有四千萬以上的土著人口。
而目前荷屬東印度,輸送到澳大拉西亞的土著人口只有一百萬出頭,對於荷屬東印度來說完全就是九牛一毛。
因此,荷屬東印度降低土著輸送頻率的原因,極有可能是忌諱澳大拉西亞的發展速度。
或許他們也意識到了繼續大量輸送土著,只會讓澳大拉西亞的發展速度繼續攀升。
等到澳大拉西亞發展到一定程度,擁有足夠的軍事實力之後,荷屬東印度作為澳大拉西亞北面最近的鄰居,也一定會最先遭殃。
阿瑟理解荷蘭人的忌憚,但現在荷蘭人反應過來已經晚了。
以目前澳大拉西亞的發展來看,荷蘭人未必是澳大拉西亞的對手。
荷屬東印度想要縮減土著的輸送規模,也得看阿瑟忠誠的軍隊答不答應了。
這種是關於國家發展的重要問題,是絕對能夠讓兩個友好國家撕破臉的。
如果荷蘭人不願意繼續維持之前的土著輸送規模,那麼也就只能讓他們嚐嚐澳大拉西亞軍隊的厲害了。
當然,這也需要一個契機。沒有充足的理由之前,阿瑟並不會主動對荷蘭動手。
這畢竟是列強都認可的合法殖民地,阿瑟也不想太過敗壞澳大拉西亞在列強眼中的好感。
農業部和交通運輸部的彙報基本都是按照資料來的,澳大拉西亞的交通運輸建設也十分順利,當時預計建造十年的工業鐵路,僅僅用時六年多就已經建成了大半,並且將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建成通車。
這將極大程度的緩解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兩端的交通問題,西澳大利亞和南澳大利亞豐富的礦產資源,也能夠十分有效,迅速的運送到澳大利亞最發達的東南地區。
如果在完成北部鐵路的建設,那麼澳大利亞各州的交流也將變得十分有效,對於澳大拉西亞的發展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當然,如果北部鐵路能夠建設成功,澳大拉西亞也就能更好的掌控澳大利亞的北部地區。
而澳大利亞大陸的北部地區十分臨近東南亞,特別是荷屬東印度的部分島嶼。
這對於澳大拉西亞可能的擴張來說也是個鋪墊,東南亞部分地區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也很重要。
五千四百字二合一章節,求支援!明天上推薦,爭取一萬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