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澳洲崛起錄> 第二百二十七章:漁民衝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二十七章:漁民衝突 (1 / 3)

如果說前兩任內閣以國內發展為主,那麼從第三任內閣開始,澳大利亞也要發展國際影響力,將目光看向國外,尋求更多的勢力和影響。

1907年7月,由澳大拉西亞諸多藝術家和作曲家協力合作,澳大拉西亞王國的國歌《澳大拉西亞,前進!》正式誕生。

雖然和原本歷史上的澳大利亞國歌在名字上有些相似,但內容卻完全不同。

歷史上,澳大利亞的國歌代表著當時澳大利亞遠離戰亂,世外桃源的輕鬆美好。

而澳大拉西亞的國歌,則在歌頌王室以及阿瑟的功德的同時,鼓勵澳大拉西亞人攜手共進,共同推動澳大拉西亞走上世界之巔。

國歌一共分為兩個版本,一個是純樂曲版,用來在國家的鄭重場合進行奏樂。

而有歌詞的版本則是用於國慶等場合,兩種版本都有一個共同的彩蛋,那就是在樂曲的最後,阿瑟親口喊出的:“澳大拉西亞,前進!”

這樣的國歌十分符合阿瑟的目的,能夠將所有澳大拉西亞人聚攏到一起,培養他們的民族意識和國家凝聚力。

當這樣的國歌和樂曲在鄭重場合響起,又會撩撥起多少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者的心呢。

特別是當國歌演奏完畢,播放出阿瑟親自喊出的口號時,恐怕會引起很多澳大拉西亞人情不自禁的吶喊。

1907年7月,澳大拉西亞北部帝汶海。

帝汶海連線著三個國家,是澳大拉西亞北部的交通要地。

這片區域不僅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同樣也是澳大拉西亞北部擁有天然漁場的地區之一。

這也導致這片地區經常充斥著來自三個國家的漁民,平常時候還好,來自不同地區和國家的漁民基本互不相干,荷屬東印度漁民位於西北部,葡屬帝汶漁民位於東北部,而澳大拉西亞的漁民則位於南部。

但隨著南半球進入冬季(南半球季節和北半球相反,6到8月份是南半球的冬季),這裡的天然漁場位置也會發生偏移,一般來說會向北偏移一段距離。

當然,具體的偏移情況還得看魚群的動向,而這些魚群不受人的限制,這也導致每一年在帝汶海四周的漁民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按照之前的情況來看,一般是澳大拉西亞的漁民吃虧更多。畢竟漁場偏移到北部之後,在地理環境上就更靠近荷屬東印度和葡屬帝汶。

但自從上一次的海盜事件之後,澳大拉西亞人的民族自豪感已經被調動了起來,對於王室和國家的認可程度也變得更高。

之前的澳大拉西亞漁民本本分分,哪怕捕撈的魚獲會減少,也基本不會太過靠近其他國家的海域。

但現在進入冬季之後,澳大拉西亞漁民也逐漸的向更北部擴散,越過了澳大拉西亞西北部的卡捷島和阿什莫爾礁,來到了之前荷蘭人和葡萄牙人的專屬區域。

這樣的蠻橫行為,自然也引起了一些荷蘭人和葡萄牙人的不滿。

大家都是居住在四周的漁民,平時本本分分也就算了,現在自己的捕魚區域被佔,這不就是變相的斷人財路嗎?

對於漁民來說,每天的魚獲維持著他們的生計,也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最根本的手段。

有的人或許能忍住,但這些人中也少不了一些脾氣比較火爆的,就差直接抄起傢伙開幹了。

一開始的勢頭還能遏制,但這種簡單的衝突已經逐漸演變成了這片地區三個國家漁民之間的衝突。

如果是那種大一點的漁船還好,還能夠保證自己的安寧。

特別是那種小型的漁船,不僅自身的捕魚會遭到其他國家漁船的破壞,甚至還誕生了一些惡性襲擊事件。

不管荷屬東印度和葡屬帝汶有怎樣的反應,一系列的漁民衝突事件引起了澳大拉西亞政府的高度重視。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