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們的飛行員訓練的怎麼樣?如果成規模生產這些飛機的話,有多少飛行員可以熟練駕駛這些飛機?”阿瑟詢問到。
這三種飛機的產量阿瑟並不是太過擔心,畢竟現在在軍事飛機的領域,澳大拉西亞絕對是一家獨大,也擁有足夠的時間來研究發展和生產這些飛機。
但合格飛行員的數量也決定著澳大拉西亞現在能裝備飛機數量的多少,如果沒有充足的合格飛行員,也就代表著目前澳大拉西亞能夠裝備的飛機數量會受到限制。
“陛下,經過我們這段時間的培養和訓練,目前已經培養出了九十三名合格的飛機駕駛員。同時,還擁有超過一百名飛機駕駛員正在培訓中,預計半年後就可以熟練的駕駛飛機。”特奧多爾回答道。
飛機駕駛員培養起來著實不易,航空實驗室從澳大拉西亞的軍隊中挑選了數百名士兵,目前訓練成功的飛機駕駛員也僅僅只有不到一百人。
“航空實驗室的培養速度還是太慢。這樣吧,從航空實驗室抽調一批擁有飛機駕駛技能的專家,再利用目前這些已經熟練的飛機駕駛員,成立一個飛機駕駛員培訓學校。”阿瑟思考了一會,這才說到:“未來的澳大拉西亞需要大量的飛機駕駛員,無論是民用飛機還是軍用飛機都是如此。”
“是,陛下。”特奧多爾點了點頭,恭敬的回答到。
航空實驗室在度過了前期比較艱難的摸索階段之後,目前的飛機研發工作已經進行的非常順利。
每一代的飛機在各種方面都會迎來不小的提升,設計並製造出更加強大的飛機,也是航空實驗室所有科研人員的追求。
“你們可以先試著生產雄鷹偵察機和幽靈轟炸機,它們的數量分別定在二十架和十五架。先進行小規模生產,確定沒有任何問題之後,再根據培訓出來的駕駛員數量進行擴編。”阿瑟說到。
目前的雄鷹偵察機和幽靈轟炸機的效能都已經能夠投入實戰,也是時候讓澳大拉西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裝備軍用飛機的國家了。
“是,陛下,我們會盡快投入生產。”特奧多爾連忙回答道。
“飛機駕駛員培訓學校的建立也應該儘快進行,我希望飛機駕駛員培訓學校成功建立之後,每年都能夠為澳大拉西亞培養出至少兩百名飛機駕駛員。”阿瑟接著說到。
既然澳大拉西亞已經在飛機方面取得了優勢,那麼阿瑟也不介意將這個優勢在進行擴大。
截止一戰結束,參戰各國一共建造了18萬架飛機,其中有超過十萬架被投入到了戰爭中。
而在戰爭剛剛開始的時候,參戰各國擁有的飛機數量加起來才只有1500架。
足以見得戰爭對於人類科技和工業的推動有多麼強大,飛機在一戰中迎來了翻天覆地的發展,最終演變成為二戰中的主角之一。
飛行員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傷亡最高計程車兵之一,如果澳大拉西亞不想面對這樣的慘境的話,就必須對各種飛機的效能進行大幅度提升,讓其對於其他國家的飛機始終領先一步,才能降低飛行員的傷亡。
同時,如果澳大拉西亞不想在軍事飛機方面落後一步,那麼飛機的裝備數量和飛行員的數量也必須加速發展。
“是,我明白。”特奧多爾連忙點頭,再次回應。
“飛機也不止運用到軍事領域,航空研究室也可以開始著手進行民用飛機的研發,探索擁有更多載客量的飛機。”阿瑟滿意的點了點頭,看著一臉恭敬的特奧多爾,說到。
“飛機和飛艇一樣,是除了船隻之外,另一種跨越大洋的方式。並且在天空中可以走最短距離,這將大大加快我們跨越大洋的速度。航空研究室的下一個任務是研製出至少能夠承載十多人的民用飛機,其速度至少在每小時九十千米以上,最大航程至少一千公里以上。”阿瑟吩咐到。
除了帶給軍事方面巨大的變革之外,飛機也給民用領域帶來了巨大的變革。
先不說民用飛機讓人們跨越大洲大洋甚至環球旅行耗時大幅度降低的福音,僅僅是民用飛機方面帶來的龐大利潤,都足夠讓人心動。
世界上最早的民航客機誕生於1919年是由軍事領域的飛機改造而來。
這代表著澳大拉西亞至少有十年發展民用飛機的時間,這一成果也很有可能改變世界。
特奧多爾點了點頭,領下了任務。
研發民用飛機其實不難,畢竟民用飛機不需要經歷過多改裝,要求的也僅僅只是航程和乘坐數量而已。
這件事情難就難在阿瑟要求的十多人的乘坐數量,以及至少一千公里的有效航程。
這代表著目前澳大拉西亞的各種飛機設計並不適用於這種民用飛機,航空實驗室需要另外設計一種體型更大的飛機,才能容納十多人的乘客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