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見的,對於現在的歐洲體系來說,法理固然重要,但實力也可以凌駕於法理之上。
不過雖然這麼說,該有的說法還是得有的。畢竟成立一個新王國也得對外公告,總得有著看起來比較合理的說法才行。
首先,成立一個統一的王國就得有將所有地區包容起來的法理。
其實澳大利亞這個名稱是有一定法理的,因為之前的紐西蘭就屬於澳大利亞殖民地的,成立一個澳大利亞王國來統治現在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似乎也說得過去。
但不能否認,紐西蘭已經獨立出去好幾十年,紐西蘭人也逐漸展露出和澳大利亞人不同的地方。
此時再想將紐西蘭人融合進澳大利亞人中,讓他們重新變成澳大利亞人就有點困難。
不過事情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早在1756,法國學者布羅塞就出版了一本名為《Histoire des navigations aux terres australes》,將大洋洲地區的澳大利亞,紐西蘭和臨近的太平洋島嶼劃分為一個地區,取名為澳大拉西亞。
從地形方面來說,澳大拉西亞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紐西蘭和美拉尼西亞,甚至還包括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東北部的鄰近島嶼。
澳大拉西亞的範圍完美包括了澳大利亞目前的統治範圍,並且在這區間基本沒有和澳大拉西亞法理造成衝突的國家。
這也代表著,成立一個澳大拉西亞王國,來統治澳大拉西亞範圍內的所有地區是符合法理的,也有理可循。
正好,一個新的名字也能避免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糾紛,讓澳大利亞人和紐西蘭人都能夠融入到新的國家,混合成為一個新的民族,澳大拉西亞人。
實際上,原本歷史上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獨立之後,也曾經用過一段時間的澳大拉西亞名稱。
比如當時1905年到1913年的網球比賽,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就曾合併,用澳大拉西亞這個名字去共同參賽,包括之後1908年和1912年的兩屆奧運會也是如此。
從這一點上,也能夠看出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人們對於彼此聯合之間的態度。
因為民族構成都差不多,基本都是來自英國和歐洲的移民,民族之間的差距其實並沒有那麼大。
再加上現在阿瑟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高支援度以及巨大的聲望,讓這個新成立的國家受到廣泛的支援也並非幻想。
會議一直持續到了晚上,內閣成員們仍然在激烈的討論著。
其實這也正常。成立新的王國之後,也就代表著原本短暫維持的聯邦政府也會被替代,從而組建統一的王國政府。
這也就不得不考慮到澳大利亞公國政府和紐西蘭公國政府的留存,以及將來的王國政府的制度。
這些切身關乎到這些官員們的利,也是他們能夠一直商談到晚上都沒有結果的原因。
但還是有很多比較重要的事情確定下來,比如新成立的王國的名字就叫澳大拉西亞,王國的首都仍然是首都領地的悉尼,並且目前澳大利亞的行政區域也不會經歷太大的改變。
如果成立統一的王國政府的話,澳大利亞公國政府和紐西蘭公國政府的去留也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最終還是阿瑟拍板,決定在成立澳大拉西亞王國政府之後,取締澳大利亞公國政府和紐西蘭公國政府。
以後的澳大利亞六個州,首都領地還有北紐西蘭和南紐西蘭兩個州,全部直屬王國政府統一管理。
原本的聯邦眾議院和皇家議院,也將改名為澳大拉西亞王國眾議院和皇家議院。
這麼做將極大程度的加強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聯合程度,將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徹底的變為一個統一的王國。
阿瑟敢於這麼做的原因,也正是因為他掌控了澳大利亞公國政府和紐西蘭公國政府,並且在兩個國家都擁有良好的聲望和支援度。
只要澳大利亞人和紐西蘭人不會反對,那麼哪怕一些官員對此會有異議,也絕對翻不起什麼風浪。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阿瑟召集了澳大利亞公國政府的內閣官員和紐西蘭公國政府的重要官員,商談王國成立以後,關於現在兩個公國政府的官員的留存問題。
澳大利亞是新的王國的基本盤,澳大利亞目前的內閣政府也將成為王國的第一任內閣政府。
現在的問題就是紐西蘭公國政府官員們的去留。將他們中的一部分調往紐西蘭兩個州的州政府,其他的官員則到王國政府入職。
正好內閣部長們也時常抱怨各部門都缺少人手,正好可以藉此機會擴張各部門的人數,加強政府的行政效率。
隨著政府官員對於將來王國政府的探討,時間也很快的來到了1906年。
1906年1月10日,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聯邦,首都領地,悉尼,悉尼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