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英國之間的矛盾,以及法國不支援遠東的行動,讓俄國對於和法國之間的盟約大失所望,同時也對於英法之間的協約有所警惕。
在這樣的前提下,德國人的拼命拉攏以及願意支援遠東的態度,就讓俄國人感受到了僅有的一絲溫暖。
1905年五月底,德皇威廉二世和沙皇尼古拉二世在芬蘭灣畢約克島附近會面,來商議有可能的德俄同盟條約。
和法國人相比,德皇威廉二世就顯得土豪的多。
在第一次的談判中,威廉二世就許諾給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億馬克的無償援助和五億馬克的民間貸款。
因為德國的汽車廠威廉二世也有參與,因此一億馬克的無償援助,威廉二世也是能眼睛不眨的就拿出來的。
而且拉攏俄國對於德意志帝國來說也十分重要。只要俄國願意在法德衝突之時保持中立,德國就可以避免兩面作戰,將所有優勢兵力集中在西線,尋求短時間內解決法國。
之前的普法戰爭普魯士就是這麼做的,德國人也堅信,更強大的德意志帝國會更輕鬆地完成這樣的任務。
談判進行得非常順利,但俄國國內的許多大臣認為,如果俄國在將來的戰爭中站在德國一邊並且承擔相應的義務,那麼就破壞了俄法同盟的約定。
況且,俄國的外交應該以俄法同盟為基石,已經對法國資本依賴很深的俄國也需要大量的法國貸款。
俄國方面也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援繼續維持俄法同盟,保持和法國的良好關係,並且尋求和英國進行一定的和解,達成更進一級的英,法,俄三國協約。
而另一派則認為,目前法國明顯更倚重和英國之間的協約,對於俄國的支援則集中在歐洲地區。
但俄國的遠東政策仍然是最重要的政策之一,俄國仍然需要在遠東等地區維護自己的霸權,守住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不凍港。
但堅持遠東政策會導致和英國之間的競爭,以及來自法國的不滿。
與其將來和英國爆發更大的衝突,讓法國被迫在俄國和英國之間進行選擇(實際上這一派的俄國人都認為法國會選擇英國),不如提前放棄或者說減弱和法國之間的合作,來換取德國對於俄國的支援。
尼古拉二世一時之間也不知道如何選擇,但一位官員的提議讓尼古拉二世眼前一亮。
德國不是宣稱要用貸款和武器,以及澳大利亞地區對於俄國遠東的大量支援,來換取俄國在將來的衝突中支援德國嗎?
那為什麼不問問澳大利亞的意見呢?
隨著澳大利亞在日俄戰爭中的軍火行業發展,澳大利亞在遠東的地位也比較特殊。
首先,澳大利亞的工業已經發展起來,工業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
特別是軍工行業方面,因為整合了英國和德國武器體系的原因,澳大利亞的軍工行業也異常發達。
再加上擁有充足的礦產資源以及大量的勞動力,並且相對於其他列強國家來說,澳大利亞距離遠東地區非常近,物資一週的時間就可以抵達。
日俄戰爭期間,俄國軍隊就是仰仗了來自澳大利亞的大量武器裝備,這才在防守方面勉強和島國軍隊均衡。
雖然俄國也明白澳大利亞的武器同樣也出口到島國,但在沒有任何外交關係的前提下,這樣反而才是國際社會的常態。
收到尼古拉二世的要求之後,威廉二世挑了挑眉頭,但還是迅速就同意了尼古拉二世的要求。
第二章,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