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澳洲崛起錄> 第一百九十四章:德俄談判和澳大利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九十四章:德俄談判和澳大利亞 (2 / 2)

這份條約的第一條規定就直截了當的將俄國以及俄國的盟友法國綁在了德國的戰車上,德國的目的也不言而喻。

但這份條約最終的談判很快就因為是否需要經過法國過目而陷入僵局。

俄國人認為這份草案牽扯到法國並且俄國和法國有著盟約,因此覺得需要經過法國的過目和同意才能簽訂。

而德國考慮到法國和德國之間的仇恨,法國人基本不會同意這份草案,因此秉持著寧可無約也不肯告知法國的立場。

德國的態度引起了俄國的警惕,俄國目前的外交環境十分危機,因此也不願意失去法國這位幫助俄國許多的盟友。

僵局因為一個新的國家名字而打,那就是澳大利亞。

實際上,威廉二世也沒想到澳大利亞會讓俄國人改變態度。他之所以提到澳大利亞,為的也僅僅只是試探俄國人對於遠東的態度。

但沒想到,俄國對於遠東的戰敗耿耿於懷,他們已經期待著積攢力量,在未來幾年後重新發動和島國的戰爭,並且重新奪取遠東的霸權了。

1905年5月,也就是日俄戰爭結束一個月之後,俄國和德國重啟了俄德盟約的談判,並且這次談判的進度加快了許多。

之所以讓俄國人如此著急的原因,是因為在這一次戰爭之中,俄國的內憂就已經顯露了出來。

俄國的內憂還要從一件事情的起因說起。

從15世紀開始,個人或者集體的請願就已經被確立為向沙皇政府反映不滿的一種方式。

哪怕是截止現在的俄國社會,仍然沿襲著這樣獨特的傳統。

1904年,因為受到自由派運動的鼓舞,俄國合法工會組織“聖彼得堡工廠工人大會”決定以獨立身份提交請願書,內容由大會領導人格奧爾吉·阿波羅諾維奇·加邦神父完成。

1904年12月,聖彼得堡一家工廠四名參加工人大會的工人被他們的工頭開除。

這本來是一件俄國常見的事情,但卻導致了俄國近期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危機。

這四名被開除的工人要求恢復他們的工作,但蠻橫的工廠管理層不但不予理睬,並且給了一個諷刺的答覆:“滾回你們的大會中去,讓你們的大會去支援你們吧!”

工人大會對於這件事情進行申訴,但最終申訴失敗。

1905年一月,工人大會開始組織罷工。

第二天,罷工事件從這家工廠開始,向其他工廠蔓延。短短三天過後,就已經有超過一萬名工人加入到罷工之中。

因為各大工廠屢次拒絕工人請求的原因,罷工的強度和範圍不斷擴大,甚至已經影響到了沙俄帝國的其他地區。

最後,加邦神父和大會的領導層認為,應該繞過官員和資本家,將工人們的不滿值當的表達給最高當局內務部,甚至是沙皇陛下本人。

獲得了大多數同意之後,大會決定藉著罷工的時機,直接向沙皇政府提交請願書。

短短几天之後,請願書就已經撰寫完成,並且直接被公佈,分發至社會各界。

與此同時,沙俄帝國首都地區參加罷工的工人總數已經達到了超過15萬,並且已經危及周邊其他地區。

這隻由工人組成的遊行隊伍最開始的本意是維護工人的利益,但卻被最高當局當成了革命者動亂,動用軍隊,在警告無果之後進行了殘酷的鎮壓。

遊行當日的巨大犧牲,讓聖彼得堡的工人憤怒的築起街壘同軍警對峙。

危機並不只在聖彼得堡,俄國各地也掀起抗議罷工的浪潮,沙皇政府和工人階級的矛盾越來越深。

當然,這件事情對於俄國的危機並不止於此。在這件事情之前,俄國的絕大多數民眾對於沙皇都處於支援的態度。

這是因為沙皇一貫保持著俄羅斯人歷來所珍愛的仁慈的小父親的形象,這才被絕大多數俄國人所支援。

但這次流血事件讓俄國的公民轉而反對沙皇政權,也促使了接下來一系列的革命事件發生。

三千字第一更,求支援!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