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攻勢俄國和島國都準備了一個月的時間,積攢的武器和彈藥也都足夠消耗很久。
當然,為了攢夠這些彈藥,他們為此也消費了數百萬英鎊的資金和大量資源。
但戰爭的結果卻讓兩國大失所望,雖然死傷都十分慘重,但局勢仍然處於微妙的平衡。
俄國軍隊的數量雖然處於劣勢,但新支援來的軍隊都是歐洲部分的精銳軍隊,戰鬥力並不弱於島國軍隊。
再加上裝備了大量的新式武器,這也是能夠和島國軍隊一直僵持下去的原因。
就這樣,一直持續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後,沙俄帝國終於率先堅持不下去。
不過這個時候的島國政府也不好說。這次戰爭已經讓他們花費了六億多日元的資金,並且士兵的死傷高達六十萬人。
如果不是沙俄帝國率先放棄的話,恐怕島國也堅持不了多久。
隨著沙俄帝國的放棄,原本在幕後的各大列強也都站到了臺前,開始嘗試著調停這場戰爭。
不過,各大列強也都基本保持著之前的態度,英國和美國支援島國,德國和法國支援沙俄帝國。
雖然奧匈帝國和德國是盟友關係,但奧匈帝國和沙俄帝國擁有著領土紛爭和仇恨,因此,在這場戰爭中保持中立地位。
和歷史上的並不一樣,沙俄帝國雖然目前在陸地上處於劣勢,但海上卻具有著優勢,並且和島國軍隊已經處於相對均衡的狀態。
這也導致雖然沙俄帝國接受戰敗,但卻十分擁有底氣。
只要最終和談的結果不如沙俄帝國所意,那麼繼續戰爭也就是無可避免的。
在商談的期間,俄國和島國仍然處於戰爭狀態,遠東的硝煙也並未停止。
也正是因為戰事遲遲沒有任何突破,島國最終不得不向沙俄帝國妥協,雙方簽訂了一份都能勉強接受的合約。
在英國,美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的共同見證下,俄國和島國的使臣共同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這份《朴茨茅斯和約》正式生效。
和歷史上的不同,這份合約對於俄國的削弱並沒有那麼明顯。
首先,和歷史上的朴茨茅斯合約一樣,沙俄帝國並不接受任何賠款。
其次,沙俄帝國不不接受將任何殖民地和土地割讓給島國,能夠接受的也僅僅只是讓出一部分在清國地區的利益。
島國雖然並不滿意這個結果,但英國和美國關於削弱沙俄帝國在遠東力量的計劃已經實現,就算島國想要繼續戰爭,兩個國家對於島國的支援也會降低。
更何況,沙俄帝國並非沒有勝利的可能。相比於動員就能獲得大量兵員的陸軍來說,海軍這種短時間內增長不起來的軍種才是決定遠東優勢的重要因素。
可惜的是,隨著太平洋第二艦隊抵達遠東之後,島國已經沒有在海軍方面超越俄國遠東艦隊的可能。
再加上俄國軍隊對於陣地嚴防死守,戰爭繼續進行也只是增加對於島國的消耗。
無論是龐大的資金消耗,還是更多的軍隊傷亡,對於目前的島國政府來說,都是不可承受的。
因此,獲得一部分在遠東地區的利益,也算是島國政府能夠勉強接受的結果。
畢竟島國也清楚,繼續消耗下去的話,難免會惹得沙俄帝國更大的憤怒。
萬一俄國冒著得罪盟友的風險,將歐洲地區大部分兵力調來遠東,到時候戰爭的天平可就要朝著沙俄帝國方向傾斜了。
島國雖然說是在和沙俄帝國進行戰爭,但他們面對的也只是沙俄帝國的一部分力量而已。
完整的沙俄帝國絕對不是島國就能夠打敗的,這一點,島國人在發動戰爭之前就很清楚。
1905年四月,歷時一年零兩個月的島俄戰爭終於結束。這場戰爭算是近代規模最大的戰爭之一,雙方合計動員了超過兩百萬的軍隊,並且在這場戰爭中共計死亡超過三十萬人,受傷四十萬人以上。
島國收穫了遠東地區的部分利益,並且獲得了獨佔朝鮮的權利,這也算是不幸中的一點補償了。
至少這次戰爭之後,歐美國家已經開始重視島國,將其視為強大的國家,甚至有潛力競爭末位列強。
六千兩百字大章節,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