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護好軍隊的左翼,左翼的兩個集團軍只能按兵不動。庫羅帕特金元帥再次命令預備役返回右翼,來保護右翼的陣地。
但這可是綿延上百公里的陣地,預備部隊如此來回奔波,士兵們早已已經疲憊不堪。
在第五天的時候,預備部隊成功的返回,沒有精力任何休息,就投入了戰場之中。
因為人數優勢的原因,島國主力在保持對右翼猛攻的前提下,又相繼發動了對於俄軍左翼的進攻。
左翼的進攻顯得相對勢均力敵,不過,島國人的目的也僅僅只是為了拖住俄軍的左翼。
隨著島國軍隊主力一波接著一波的衝擊,俄軍右翼的傷亡越來越大,防線也一步一步的縮小。
為了挽救即將丟失的右翼陣地,庫羅帕特金命令俄軍左翼放棄陣地,撤退到渾河以北,以便於能夠壓縮戰線,抽調出一部分軍隊來加強右翼。
但無奈島國軍隊的人數優勢太大,這樣的抽調也不足以彌補右翼的平衡。
隨著滿洲軍總部再次調集一支部隊前往俄軍左翼,左翼之前保持的平衡也被打破,俄軍的左翼和右翼都陷入了劣勢之中。
11月中旬,島國軍隊突破了俄軍第一集團軍的防線,並且從左翼開始迂迴奉天。
這下庫羅帕特金元帥是真的坐不住了。一旦島國軍隊成功迂迴,那麼遠東的這十多萬俄國軍隊將被島國軍隊包圍。
一旦損失了這十多萬軍隊,遠東地區可就像脫了衣服的小姐,任人宰割了。
慌忙之中,庫羅帕特金元帥下令全軍向鐵嶺方向緊急撤退。
因為是臨時下令的原因,整個俄國軍隊撤退的情況也相當混亂。
騎兵因為並未參加遭遇戰的原因,在撤退中也是最優先的。
但騎兵的輜重嚴重堵塞了撤退的道路,再加上許多士兵走亂,各個部隊之間失去了指揮。
島國軍隊則趁亂而入,先是對撤退的俄國軍隊來了一番炮火襲擊,隨後發起了最終的衝擊。
這導致俄國軍隊將近四分之一陷入了島國軍隊的包圍圈,但主力也算成功的撤退。
島國軍隊經歷了連番苦戰之後,也暫時沒有餘力追擊,因此,將主要目的放在了消滅被包圍的俄國軍隊上。
如果說旅順淪陷是對沙俄帝國的第一次打擊的話,那麼這次大會戰的慘敗就是對沙俄帝國的第二次打擊。
戰敗的訊息傳回俄國,遠東總司令庫羅帕特金元帥立即被撤職,並且任命李聶為其為遠東陸軍總司令。
俄國人並不滿足於戰爭的失利,開啟了在國內的第三輪徵兵,並且調集位於歐洲海域的部分軍艦,組成了太平洋第二分艦隊,妄圖重新恢復遠東地區的海上優勢。
戰爭發展到現在,已經出乎俄國和島國的意料。
雖然目前遠東局勢島國佔優,但兩個國家都為這次戰爭付出了相當慘重的代價。
截至目前為止,這場戰爭雙方投入的軍隊已經超過了百萬,甚至動員的總軍隊已經超過了兩百萬。
從年初的2月開始,戰爭已經持續到了年底的11月。
目前,無論是俄國還是島國,對於這場戰爭的花費都已經超過五千萬英鎊。
雖然島國目前已經達成了戰略目的,但他也付出了相當慘重的傷亡。
至少有十萬島國士兵在這場戰爭中戰死,三十萬士兵受到過程度不一的輕重傷。
俄國軍隊的傷亡也十分慘重。雖然憑藉著前期防守戰的原因,傷亡並沒有島國那麼大,但後期的幾場遭遇戰,還是讓俄國軍隊逐漸死傷慘重。
至少有八萬俄國士兵死於這場戰爭,輕重傷計程車兵則高達二十多萬。
12月中旬,伴隨著太平洋第二分艦隊抵達之後,俄國重新獲得了海面上的優勢。
源源不斷的俄國士兵也乘坐西伯利亞大鐵路趕來,勉強維持住了陸地上的局勢。
但這種均衡也是兩個國家所不能接受的。目前戰爭每持續一天,就要各花費俄國和島國至少十萬英鎊。
特別是發動大規模戰爭的時候,那消耗甚至還要翻好幾倍。
哪個國家承受得住這樣的龐大消耗呢?哪怕是強盛一時的大英帝國,在兩次戰爭中也被這樣的消耗戰所拖垮,更不要說是經濟和工業本來就很落後的沙俄帝國和島國了。
十二月底,在新的一年來臨之際,兩個國家都忍受不住這樣的巨大消耗,發動了新一輪的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