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還有柳東盛專門給他交代過?
“中國經濟增長很快,這是事實。可你們國內的人,剛吃飽,根本就沒有多少人能坐得起飛機,或則說,中國人一直以來的節儉,讓他們捨不得花費更高代價去坐飛機……”
尤里亞夫也不是白給的。
在不知不覺中,他已經被楊曉東吸引了注意力,投放到中國國內市場上。
至少證明,他是在認真考慮。
“是麼?隨著我們國內的經濟高速增長,有錢人越來越多……當然,勤儉持家,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但是你忘記了,我們中國現在還流傳一句話,時間就是金錢!無論是民航航線的增長速度,還是航空客戶的增長速度,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
既然對方關注這個了,那自然要好好給對方說道說道。
中國這些年,航空市場增長很快。
原本的民航,需要達到一定行政級別,也需要介紹信什麼的。
甚至沒有幾家航空公司。
現在不同了。
隨著經濟高速增長,有錢人越來越多。
而這些有錢人,時間又緊張,他們自然不會去花費更多的時間來乘坐火車,或則開車。
國內高速公路也沒有幾條。
甚至,火車的速度還沒提升上來。
十多億人中,能坐得起飛機的,已經比很多國家總人口還多,這個數量還在繼續增長。
經過楊曉東如此說服,尤里亞夫心中的堅持,動搖了。
烏克蘭總人口都沒有多少,而且,現在沒有了蘇聯軍方的訂單,他們只能向民航科技市場方向發展。
俄羅斯境內,客機可不是他們製造的。
原本蘇聯的客機,同樣也不是他們製造的。
西方國家的市場,歐洲有空中客車公司,美國有波音跟麥道,他們市場前景確實不容樂觀。
何況,現在需要資金來把安124這樣可以大規模運載乘客的飛機改造成符合民航市場標準的客機。
“中國的市場確實增長很快,要不然,他們也不會大力向這裡面投放資金。到目前為止,中國的大飛機都是靠著自己投入,而不是市場資金……中國人比猶太人甚至更精明,他們不會做這樣的傻事……”
對於安東諾夫提出來的問題,自認為了解中國的航空工業部長季米諾夫是如此認為的。
“部長閣下,無論技術能力還是製造能力,中國都落後很多。到現在,他們根本就沒有能力設計生產更大的飛機……”尤里亞夫提醒季米諾夫。“在合作過程中,我們對他們的技術水平有了一個更直觀的認識,他們是想借著機會,把我們的技術轉移到中國……”
對於中國的技術水平,透過安22全套技術轉讓等合作專案,烏克蘭航空部門的一些負責人有了最直觀的認識。
中國跟世界的差距很大。
隨著這些年大力發展跟投入,技術水平增長很快。
安東諾夫不是不知道跟中國合作的好處。
“好處是有的,至少能確保整個公司生存下去,解決了生存,才能謀求更好的發展。現在安東諾夫根本沒有訂單生產下去……”季米諾夫嘆了口氣。
哪怕他在這些過程中發財了。
技術儲備如此豐富,製造能力如此強悍的安東諾夫,如果沒有訂單,只能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