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們不願意交付,而是貴方給出的價格,低於了成本價,無論是我們公司,還是我們政府,都沒有誰願意承擔這部分資金……”尤里亞夫很快就恢復了平靜。
不管怎麼說,不加錢,是沒有可能交付的。
雙方已經展開了很多次的談判。
“楊主任,只要再加3000萬美元,這架飛機就可以直接交付。空中試飛也沒有問題……”尤里亞夫見對方神色難看,依然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中國需要這樣的飛機。
前面三億美元已經給了,如果不給這三千萬美元,之前給的三億美元,那都打水漂了。
“這已經充分表達了我們的誠意。各種改進的實驗,花費遠不止這個價格,至少需要上億美元……”
對方不回答,尤里亞夫繼續開口。
確實有了很大的誠意。
一億美元的經費增加,對方不願意給。
經過這麼多次談判,他們主動把需要追加的資金從1億美元降低到8000萬、6000萬……一直到現在的3000萬。
“一分錢都沒有可能。同時,我們將會全面中止跟貴方的合作。”楊曉東直接丟出這樣一句話,隨後帶著紅旗集團的專家團隊向外走去。
這種場景,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烏克蘭人倒也不急。
紅旗集團不是特別有錢,不可能就讓三億美元的投資打了水漂。
何況,安東諾夫跟紅旗集團簽訂的安22技術轉讓協議,很多核心技術都還沒轉交呢。
“孫老,這飛機的技術效能符合咱們的使用需求吧?”往酒店走的時候,楊曉東直接問旁邊一名頭髮花白的小個子老者。
老者帶著黑框眼鏡,邊走邊回頭,看著旁邊那有六層樓高的龐大飛機。
“技術指標都符合,飛行資料等也符合。是否可以發射火箭,目前沒有經過實驗,根本就不知道。”孫老嘆了口氣。“他們不交付,我們也沒轍,無法進行後續的測試跟實驗。”
這飛機,現在本來應該屬於中國了,可烏克蘭人不願意交付。
雖然,現在他們無法制造。
買回去,不僅是為了使用,也是為了研究。
之所以給3億美元採購,就是為了擁有可以設計製造這樣大飛機的能力。
之前的合同中,跟安東諾夫簽訂協議後,按照合同規定,中國方面必須擁有安225部分檢修能力,大修能力。
三億美元,不僅是購買這架飛機,也包括地勤服務系統跟相關裝備。
要不然,紅旗集團怎麼可能給錢?
“謝凱從不做虧本買賣,估計他也沒想到烏克蘭人會拒絕交付。”孫老嘆了口氣。
“要是謝凱在這裡就好了。雖然不知道他怎麼跟烏克蘭人談,但是他絕對能讓烏克蘭人乖乖交付……”
“謝凱怎麼會管這些事情。可惜了,那小子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出了令人震驚的天賦,但是他卻不願意被束縛……”孫老嘆了一口氣。
基地裡面,只有高層才最清楚謝凱。
管理人員看到的是謝凱在發展決策上的天賦,科研人員則是看到的謝凱在技術領域的天賦。
任何專案,謝凱的一些提議,幾乎都能讓他們恍然大悟,突破瓶頸。
奈何,謝凱根本就不願意踏實在一個領域中認真研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