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左右盤旋的幾架戰機,不停的向左轉、向右轉,甚至還進行滾轉。
所有的機動動作,五架戰機一直保持著一致性。
地面上的觀眾看得驚喜連連,尖叫不斷。
他們萬萬沒想到,來自落後中國的戰機看,會給他們帶來如此大的驚喜。
誰特麼的再說中國戰機不行?
尤其是那些媒體,正事兒不幹,整天盡瞎吹。
甚至無數人開始期待著,期待後面出現的蘇聯新式戰機蘇27,以及法國自己研製的陣風戰機。
這兩款戰機,應該會比中國的戰機效能更強。
對於戰機來說,飛行穩定性、空中的動轉流暢性等,是相當重要的。在跟蹤與監視敵機的時候,必須用到這些。一旦穩定性不好,東轉流暢不行,根本沒法監視跟追蹤,甚至只能成為敵人的靶機。
天空上,五架超7A保持者同一高度,相同的動作,不停的盤旋著。
沒有了之前最開始的那種向著地面俯衝,貼地拉平的緊張刺激,觀看的人們忘記了之前快被嚇死,反而覺得無聊了。
剛才表現那麼驚豔,現在卻如此平淡!
所有人都期待著,想要看看來自中國的新式戰機是否會給他們更多的驚喜。
觀眾們需要激情。
需要刺激。
需要更迅猛、更強勢、更犀利地攻擊姿態。
有些急性子的人開始吶喊,要求中國飛行員繼續飛那些刺激的機動動作。
可是發動機轟鳴聲壓制了他們的聲音,天空上的中國飛行員根本就聽不到。
每當有人咆哮,旁邊就有人拍他們,示意閉嘴。
誰都不希望看得正精彩的時候被打擾,說不定中國戰機下一秒就會進入更加讓人緊張刺激的飛行表演呢?
天空上的超7A不停的盤旋。
在眾人都覺得可能不會再有開場時候的那種驚險刺激動作的,開始失望時,天空上的超7A開始減速,機頭開始拉昇,並且保持著狀態。
進入低速大迎角狀態了!
依然是五架戰機保持一致的低速大仰角飛行。
這種動作在空戰上並沒有任何意義,卻在一些特殊場合要求很高。
從最開始啟動超7A 專案的時候,謝凱的定位並不僅是輕型戰鬥機或者高階教練機。
單發超7A並沒有多大的作戰能力,但是雙發的超7B無論是作戰半徑還是載彈量以及機動性都遠勝於超7A。
中國國產航母需要艦載機,超7專案從研究開始,就有要上艦的目標。
不僅謝凱有這種想法,整個404也是如此想。
可以進行低速大仰角飛行的戰機,即使不在航母上降落,也可以在其它一些特殊的小機場或路面條件不是很好的公路上進行降落。
為的就是提高戰機的生存能力。
戰機在低速飛行時,非常容易進入失速狀態。
突然,地面上的觀眾驚喜地發現,天空上的超7A,原本是一個整體的尾翼,發動機兩邊居然分割出一對不大的尾翼,而且不停地扇動!
中國人居然還有這樣的設計!
超7A戰機大三角翼中間可以活動的水平尾翼不停地大幅度地動作,向地面觀眾們展示著整個戰機裝備電傳控制系統的先進效能。
四餘度電傳操控系統。懂行的人,腦海中都浮現出了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