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耀華跟李明山之前都沒見過這樣的設計。
“這跟之前不同啊,這樣的氣動佈局改進是不是有些大了?”李明山直接問了出來,“前面的設定都沒定型啊。”
之前的超7乙,一直都沒設計定型。
在沒定型的時候就繼續大幅度修改,前面的投資經費,很難收回來。
“首長,這是驗部分隱形涉及。採用這樣的涉及,雷達反射截面會減少50%以上。”霍海源見謝凱給自己使眼色,沒有隱瞞,直接就把他們的意圖給解釋了。
隱身戰機,才是他們的追求。
“隱身戰機?”龍耀華跟李明山兩人看向謝凱。
終於明白謝凱之前找他們說的隱身戰機可以轉入研製的原因。
人家已經先幹了,他們要反對,好像都沒有多大的作用。
“不算隱身戰機,我們的目標是帶有部分隱身效能的先進三代戰機。國內重型戰機有引進的蘇27,輕型戰機有十號工程,超7如果國內自用,定位將會非常尷尬。”謝凱開口了。
超7從立項開始,就沒考慮過國內自用。
這一點,是誰都知道的。
要不然,到現在,賣出去這麼多,空軍也沒裝備一架,僅僅只有藍軍裝備了12架用於試驗。
殲10將會是未來空軍的主力,蘇27只要解決了軟骨病,配備上符合使用需求的國產航電系統跟雷達系統等,都將會有著很大的前景。
雙發超7算中型機,一開始為了市場,定位在高階教練機加輕型戰機方向。
即使國內使用,謝凱給的定位也是教練機,而不是用於作戰的戰鬥機。
除非雙發。
雙發,謝凱還有個想法,那就是艦載戰機。
對於艦載戰鬥機來說,蘇33為底子,融合了殲11b而來的殲15,是夠先進,可有些任務就不太合適,而且很難滿油滿彈起飛,作戰效能受到了不少的影響。
超7乙,最終的定位,是f35b那種短距/垂直起降的隱身聯合攻擊機。
之所以只給個改進方向,而不是從開始就給明確定位,是因為謝凱瞭解大佬們的想法,一旦真這樣幹了,將會受到很多阻止。
技術難度太大,經費需求太多,甚至對人力物力的佔用都是必須考慮的。
有人支援才是怪事。
殲20要上航母,技術難度非常大;而殲31那玩意兒,上了航母也沒有多大作用,效能太差。
不是隻有一個隱身外殼的戰機都能被當成隱身戰機的。
造價昂貴,效能不行的戰機,沒有多大用處。
謝凱之所以推動超7專案往這個方向發展,還有個原因——404的利潤太高,錢留再多,都沒用,還不如用來換成技術。
很多技術,關係到國防,同樣也能投入民用領域,換回來大筆經費。
“你們不是定位在艦載機嗎?泰國的航母,不是正在談採購超7a的問題?”
龍耀華不解謝凱這話什麼意思。
很多時候他們也弄不明白紅旗集團的管理層究竟在想什麼。
空軍對超7表現了興趣,他們卻不賣,甚至為此搞出了自用型號的超7乙。
現在沒定型,又進行改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