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0章 有這樣效能的運15,還要什麼伊爾76?
“運15還沒首飛,到時候直接用伊爾76作為載機平臺,驗證我們的預警機……”
謝凱在跟龍耀華等商量好後,直接去找了馬鳳山團隊。
運15的進展雖然不錯,到現在,依然還處於樣機研製過程,剛剛開始進行地面滑跑試驗,連首飛都沒有。
寬體的運15,看起來比運10龐大了很多。
雖然機翼跟機高都沒有多大變化,僅僅是由原來的窄體改成了寬體。
窄體變成了寬體,也沒有增加太多空間,作為客機,中間依然是隻有單通道。
跟伊爾76對比起來,還是要小很多。
謝凱對這樣的飛機,已經很滿意了。
作為空中預警機平臺跟空中加油機平臺,最大起飛重量150噸級別的飛機,終究還是有些小,特別是載重量等問題。
伊爾76大多型號的載重量都只有40噸左右,最大起飛重量在200噸左右。
運15要想達到這樣的效能,設計跟基礎都必須比蘇聯更好,目前根本沒可能。
“可我們是按照運15進行設計的。”程不時皺眉看著謝凱,“伊爾76引進後,會對咱們的大飛機造成不小影響,會少很多訂單。”
“資金不會缺,運15只不過是論證技術。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航程超過9000公里,最大起飛重量在220噸以上,載客量能到300座左右的民航客機。那樣的飛機,用來改造成軍用運輸機跟其他空中平臺,也容易很多……”謝凱沒有解釋太多。
運15確實就是一個技術驗證的專案。
這種飛機,用來做幹線客機有些勉強。
運20,按照目前積累的技術經驗,搞起來也就比較容易了,到時候運20會作為一個基本型號,再以此為基礎,研發民用版本,軍用版本。
“要不,把你那架伊爾76借給我們?”馬老沒說會阻止國產大飛機專案前景什麼的,直接就開口問謝凱借飛機,“其實之前跟空軍那邊的技術團隊都在討論,兩個方案,一個是更大型的,至少要以運15下一代兩百噸級別的飛機,那個功能更先進,可以作為戰略預警機使用……”
“感情在這裡等著我呢。我們基地那架算了,使用的次數太多了,過幾天給你們調集一架新的用於實驗。”謝凱一臉笑容。
獲得了馬鳳山的支援,也就容易了。
國產大飛機,這位可是當家花旦,絕對專家。
“說說運15吧,現在所有人都在關注這專案。等待還是藉著機會低價採購,是最有爭議的。”謝凱轉移了話題,說明了自己的目的。
運15的情況,他們都知道。
短時間內要進入批次製造,可能性不大。
“去車間吧。”馬老點了點頭,讓謝凱跟著去組裝車間看運15的樣機。
設計研究團隊大部分都調回了404基地,大飛機的樣機也在這邊進行組裝。
畢竟現在無人機的研究成果不多,也沒可能大量製造。
這邊只有一個總裝車間,一進入車間,就能看到那架外面已經蒙上金屬蒙皮,內部正在裝配各種電子裝置的大飛機。
“這就是我們的運15麼?”
看著眼前已經成型的大飛機,謝凱心思有些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