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柳東盛一臉自信,羅峰最終什麼都沒說。
謝凱要求他跟著柳東盛好好學習,很多事情不是他看表面這樣簡單的。
“他難道跟烏克蘭政府談妥了這方面?在來我們這裡之前,他跟軍事工業委員會主席等人見過面……”柳東盛離開後,伯聶科佐夫一臉擔憂地問特拉剋夫。
特拉剋夫也不知道。
對於跟柳東盛達成合作協議,並不看好。
現在蘇聯不在了。
烏克蘭政府理應接收這些蘇聯遺留下來的武器裝備,他們出售,本來就不合理。
可現在,蘇聯解體帶來的混亂,讓各國政府因為大量的問題而扯皮,顧不得這些。
“導彈跟戰略轟炸機不合適,但是運輸機可以賣給他們,這樣一來,不僅能解決每年大筆的維護保養費用,同時也能為政府帶來一筆資金……”維托爾向成為烏克蘭第一任總統的克拉夫丘克跟總理庫奇馬彙報完柳東盛不願意花十億美元採購航母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運輸機?”兩位大佬都是疑惑不解。
安124?
伊爾76?
或則別的運輸機?
蘇聯的軍事實力太強,哪怕佈置在烏克蘭的只是整個蘇聯的小部分,可這部分,也不是烏克蘭政府能養起的。
“對,運輸機,中國國內經濟發展很快,對運輸機的需求很迫切,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他們都需要。”
“中國自己有運10,還從我們國內的安東諾夫引進了安22的全套製造技術!”克拉夫丘克提醒維托爾,“他們空軍本來就窮,民航市場也有他們自己製造的飛機……”
對於中國採購他們的軍用飛機,烏克蘭政府並不是很看好。
目前對整個烏克蘭政府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解決經濟發展困頓不堪的問題。
蘇聯留下的龐大軍事裝備,烏克蘭用不上,尤其很多戰略威懾武器,烏克蘭政府更不需要,每年僅僅是維修保養的錢,都會讓窮得褲子都沒得穿的烏克蘭政府破產。
有人買走這些,是最好的。
不僅不需要一分錢的維護保養費用,甚至還能得到一筆資金用來發展經濟。
“中國雖然有自己的大飛機制造技術,可製造能力很差。最限制他們的就是航空發動機製造工業……所以,目前是我們最好的機會。航母,如同柳東盛說的,他們根本用不起……”
維托爾對中國的工業基礎還是非常瞭解的。
中國航空製造業雖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U看書自己可以設計製造大飛機,跟國際上的技術水平有不小的差距,加上工業基礎等問題不是短時間內能彌補的。
“現在賣給他們,不僅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更能阻止他們國內的技術發展,一旦有了需求的,自己開發的力度就小了很多,從而給我們國內的航空業跟中國航空製造業合作奠定基礎……”
維托爾覺得自己的計劃很可靠。
烏克蘭唯一的優勢就是航空製造業。
可原本這是為整個龐大的蘇聯服務的。
蘇聯沒了,俄羅斯經濟困難,現有的都養不起,更不要說製造新的了。
中國技術不行,需求很大。
只要達成合作協議,在後面的合作中,烏克蘭能操作的就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