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國內航空市場未來發展會非常快速。從國際上無論是購買飛機,還是租賃飛機,我們所付出的代價都比別的國家更高……”
“咱們國內有C910,而且當初還參加過巴黎航展啊。”鄭宇成有些不理解了,“國內自己不能製造大飛機,他們這樣還能理解,咱們自己有了,還想著技術訛詐?”
“民航訂購的C910,到現在,一架都沒有交付,船王的兩架你們也沒交付……”
趙崢幽怨地看著鄭宇成等人。
404幾人,頓時不吭聲了。
這次的大飛機交付,雖然尚未到交付期,卻因為秦飛在產能擴大方面的進度延遲,即使有著謝凱提出的脈動式生產線,可產能上,也不是一時間能建立起來的。
產能最大的滬市大飛機廠,卻用來跟麥道合作了。
被404運走了所有技術資料,關鍵裝備,還拼命挖他們的人,麥道在中國的產能同樣不高。
“現在第一架批次生產的已經進入最後的生產工序,最多三個月,就會持續交付了……”汪貴林琢磨了一番,安慰著趙崢。
確實很快就能交付了。
“以後國內航空市場需求會越來越大,C910的各種效能,經過你們這麼多年飛行測試沒問題,可商業效能如何,為未可知。商業性即使可靠,產能呢?國家航空產業的發展,總不能為了等著你們的產能跟上來,一直面臨缺飛機可用的問題吧?”
趙崢的話很現實。
國內航空產業製造產能很低。
紅旗集團的發展,遠超過配套的單位。
“民航總局都是這意思?”汪貴林問趙崢。
趙崢搖頭。
怎麼可能都是一致的意見呢。
“既然這樣,我們投資這個也不太可能,C910一架的生產成本上漲了不少,原來還能控制在5000萬以內,現在漲了30%左右。”鄭宇成看著趙崢,你們內部都不統一,居然想要讓我們投錢。
“之前你們搞大飛機的時候,不是有很大一筆發展資金嗎?”
“那都是用於技術發展的!”
對方居然打他們研發資金的主意!
“技術再先進,產能跟不上,配套跟不上,能如何?現在這十多架訂單生產結束後,那些配套的單位怎麼養活?民航內部現在兩種聲音,一種是購買國外的飛機,技術跟安全效能有保障;另外部分人認為採購運10,可以有效減少對外匯的需求……”趙崢把民航總局內部的分歧說了一番。
如果資金需求更少,他們在這方面有更大的發言權,幫運10爭取訂單,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少量花錢就能解決國內航空發展的飛機需求,自然沒有問題。
“這事情,我們需要討論。”
鄭宇成沒有直接回答。
這確實不在他們的預算範圍內。
要是成立航空公司,這需要的資金絕對不是少數。
尤其是紅旗集團現在有個毛病,任何產業,只要他們投資了,就非得做到全國第一才甘心。
“沒啥好討論的。”鄭宇成直接拒絕了,“咱們也沒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