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1章 要掏蘇聯人的技術經驗,得先學他們的語言
“小區裡面之前我們還是考慮種土豆的,考慮著人多,到時候搶起來,麻煩……”
鄭宇成沒有聽出謝凱話裡面的揶揄。
“誰告訴你們蘇聯人喜歡種土豆的?他們在蘇聯土豆估計都快吃吐了!那是因為糧食供應緊張,配給不足,所以他們才種土豆,用以補貼家裡糧食不足!”謝凱很嚴肅地告訴鄭宇成。
汪貴林跟旁邊的孫玉成都是瞪大了眼睛。
他們以為,蘇聯人是對土豆有著天生的熱愛。
土豆種植起來,藤蔓長起來,看著也是不錯的,何況下面的土豆還是可以吃的。能做菜,能當主食填飽肚子。
“之前也沒人給咱說,當初我問鄭權,他說蘇聯人很多都在院子種土豆……”鄭宇成一臉委屈地辯解,“而且基地不少人也說當年在蘇聯留學的時候,蘇聯人喜歡種土豆。”
整這麼大個烏龍,鄭宇成確實不好意思。
太掉他鄭主任的面子了。
堂堂一個擁有十多萬幹部職工的企業曾經的最高負責人,居然如此沒有見識。
“蘇聯國內的情況跟我們國內前些年沒有改革開放時候的情況比較相似,只不過過程跟咱們反著來的……”謝凱嘆了口氣,這不能怪鄭宇成,之前國內根本就不多瞭解蘇聯這些情況。
“改革開放前,國家經濟發展很慢,隨著改革持續推進,國內糧食增產迅猛,各種供應越來越充足,物資也變得豐富起來;蘇聯則因為經濟結構單一,所有重心都向軍事工業為主的重工業領域傾斜,輕工業發展很差,從而影響整個國內民生供給系統,當他們經濟越來越困難的時候,物資供給更匱乏,要不然他們能對我們國內的輕工業產品需求那麼龐大?”
對於這個,隨著國內越來越瞭解國際情況,以後很多人都會知道的。
蘇聯的工業發展,偏科了。
以重工業為主,輕工業幾乎很少投入。
而中國改革開放,則是從輕工業開始,先讓全國人吃飽穿暖,有錢了,逐步發展重工業。
“很多技術員,工資並不高,加上很多生孩子又比較多,在生產計劃因為經濟困難大幅度削減下,拿到手的工資跟獎金更少,根本沒法養活一家人……為了填飽一家人肚子,才在院子裡種土豆。咱們基地當初供應不充足時,這一片也不是有很多人種土豆等作物嘛。”
“咱們基地那有幾家人種這東西?”鄭宇成反駁著謝凱的話。
謝凱直接撇嘴,這老傢伙真當自己記性不好?
從小在基地長大,而且基地周圍到處都是他們的天然遊樂場,自然清楚這裡是否種過土豆。
以前種的人不多,即使全國供應都緊張時,基地裡的供應也沒有太差,即使因為國內生產能力差,如同糖、腳踏車、收音機什麼的曾經無法保障供應,糧食什麼的從來沒缺過的。
以前有人在這片種土豆,或許是為了打發時間。
謝凱這幫子基地的子弟,從小就在這一片玩兒,只要土豆長出來有拇指大小,就會偷偷從沙子裡把土豆刨出來,躲到隱蔽的地方烤土豆吃……
這是謝凱這幫人兒時最大的樂趣之一。
基地原本也打算在這片種植土豆的,可惜,就因為當年謝凱他們禍害得太厲害,後來作罷了。
私人種植的,更是到後來沒有了,種了連土豆種都無法回收,誰還有心思種?
“確實,要是讓他們看到院子裡種上土豆,誤認為咱們物資供應不充足,解釋起來就麻煩了。”孫玉成看著鄭宇成,啥話都沒法說。
事情是鄭宇成的意思。
老主任的面子,是不能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