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蘇邊境肯定有很多人懂俄語。
這些人日常交流沒問題,可很多是不識字的。
連文字都不認識,更不要說專業技術方面。
“國內以前懂俄語的技術員,退休的應該不少吧?先給我抽調二十人,不足的返聘懂俄語的退休人員補充……”謝凱突然想到,可以返聘已經退休的人員。
現在能打主意的,只有曾經學過俄語,在技術領域工作,已經退休的人員。
這些人專業水平高,而且保密意識深入到了骨子裡面。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跟蘇聯關係不錯,五十年代國家一五計劃,就是以蘇聯援助新中國156個重大工業專案為基礎,開始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工業體系。
在大量技術跟裝置引進過程中,那時候國家培養出大量的翻譯人才。
甚至很多技術人員為了吃透蘇聯的技術,自學俄語。
要不然,消化起來沒有這樣容易。
“你打這些退休人員的主意?他們為國家奉獻了一輩子,好不容易有機會休息……”汪貴林覺得謝凱有些不地道。
“你退休了,為什麼不去休息?為國家奉獻了一輩子,看著咱們國家跟世界先進還差很遠,誰能安心休息呢?”謝凱有些鄙視汪貴林。
這老傢伙,自己退休了都不回去帶孫子呢。
“很多退休技術人員回去後反而因為太閒過得不快樂,咱們返聘,又不要求他們短時間內必須完成工作……”
謝凱倒是覺得,這個方案絕對可行。
東北老工業基地啊,那邊的退休的技術人員可是不少,大多數都懂俄語的。
“你自己去張羅,我最多給你抽調五人!”嶽林咬牙說道。
他真沒法多抽調人員給謝凱。
謝凱看他態度堅決,知道基地翻譯緊缺,也就沒有再討價還價。
“看看!看看!嚴忠,你自己看看找的都是人!這些人哪個像是俄語翻譯?我讓你給出三千一個月的高薪找翻譯,你就給我找這麼些人?要是他們都行,用得著給這麼高的工資?”
黃金華看著眼前一眾穿著各異、年齡層次不同、幾乎都是農民打扮的人,氣急敗壞地指著自己第一手下嚴忠咆哮。
這些人,跟地裡找回來的東北老農沒區別,好幾個腰上還憋著旱菸杆子呢!
嚴忠尷尬地解釋:“老闆,這已經是我們能找到最好的翻譯了。至少在俄語方面還是比較強的,唯獨不好的就是不識字……”
“不識字的,我們的那些廢紙怎麼分辨?我需要的是翻譯,翻譯!不是會說俄語的農民!”黃金髮氣得跳了起來。
“老闆,你別瞧不起農民啊!老毛子說的話,我都能整明白,也能讓你整明白,我給你用毛子語說一段¥aaa¥……”
一名50多歲,穿著白色土布對襟褂子的乾瘦老頭不滿地反駁黃金髮。
“大叔,我自己也是農民,沒有瞧不起農民的意思。我這真的是需要翻譯啊……”黃金髮趕緊道歉。
老頭說的帶著東北苞米碴子味的俄語,黃金髮一點都聽不懂的。
聽懂了,也沒用。
人家都不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