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貴林毫不猶豫地吩咐廖東風。
廖東風自然明白汪貴林為什麼要這樣吩咐。
“其實RD33發動機效能並不怎麼先進,正在搞的核心機已經在進入製圖階段,預計明年年中就可以開始樣機生產……”
國核心心機那可是向著推重10的大推力渦輪風扇發起挑戰。
“渦扇6G進度如何?”謝凱問廖東風,“廖廠長,你們只需要考慮如何搞出來,考慮市場跟訂單,是我們的事情。”
廖東風說這話,目的就是為了給東風動力廠的發動機爭取更多訂單。
謝凱同樣想要使用國產發動機,當初上級禁止渦扇6G出口,他們還費了不小的心思。
沒搞出來,說個屁。
姜晨陽急忙介紹,“渦扇6G發動機現在正進行地面試車臺300小時持續試車,空中試車一直沒停,不過這幾天超7A墜機後,停了……現在存在的問題依然是使用壽命比較短……造成使用壽命短的主要問題還是材料。國內高溫合金無法在長時間高溫工作環境中保持穩定效能,尤其開加力時對材料影響更大,根據目前的資料分析,使用壽命不會超過200小時……”
渦扇6G發動機使用壽命不高,一直都因為材料無法取得突破。
在這次跟蘇聯的合作中,蘇聯用於航空發動機使用的鎳基高溫合金、鈦合金等都屬於中方重點引進專案,現在蘇聯第一批技術資料即將交付給中方。
一旦消化了蘇聯的技術,對國內原材料生產工藝跟配方作出更改,材料問題就算解決了一些。
廖東風等人並不清楚蘇聯會提供發動機使用的關鍵材料技術。
404的人擔心下屬單位在研發過程中會停下對材料的研究,轉而全力消化蘇聯材料技術。
蘇聯材料也不是最頂級的,發動機使用壽命同樣不夠高。
第二天早上,一夜沒睡、雙眼佈滿血絲,滿臉憔悴的蘇聯人,即使不願意,也不得不接受事實——感測器有問題!
在不斷冷熱交替工作環境下,感測器老化得非常快,最終導致失靈。
昨天上午開始實驗的感測器,已經全部失靈。
感測器失靈,中方的故障檢測系統也有問題,無法檢測出故障。
戰機主控計算機下達命令,透過感測器轉換成電子訊號,命令發動機點火,感測器失靈,根本無法轉換電子訊號,發出命令,發動機沒有得到點火命令,從而出現事故……
中蘇雙方都有著責任。
看著蘇聯人落寞的表情,鄭宇成跟汪貴林等人也是滿臉同情。
蘇聯這是怎麼了?
蘇聯的很多技術不是比美國都還強嗎?
一直引領世界科技進步的蘇聯,出現這樣的技術缺陷……
蘇聯人無法接受,中方同樣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
都想知道,蘇聯究竟怎麼了。
感測器這樣小小的電子元件,居然都會出問題,蘇聯人在這麼長的時間,一點都沒發現。
這還是那個強大的蘇聯嗎?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