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紅既然提議,肯定發現了什麼問題,而且這種問題絕對是其他人無法接受的。
這樣的問題是中方技術團隊沒有遇到過的。
李向紅一點不尷尬,並沒覺得讓蘇聯專家參與故障分析會讓超7A技術洩密。
沒有理會其他人,看著謝凱,說道,“我總感覺這事是出現在發動機上,卻沒有證據。戰機各種引數正常,透過飛行員跟塔臺對話錄音,我發現,在最後時刻戰機無法點火成功,在以前飛龍抬頭機動過程中不曾遇到過這情況。”
當即,李向紅把自己的懷疑理由做了解釋。
龍抬頭是超7A這款戰機的招牌機動動作。
各種大幅度機動動作在之前都做了無數次,飛行過程中還在不斷增加過載,以此分析超7A的結構強度以及設計是否合理。
在大機動動作中出現發動機停車,這是正常的,之前很快就能重新空中點火成功。
發動機停車在試飛計劃中,是屬於可控的操作專案。
RD33發動機到現在,蘇聯已經交付了近300臺,包括新一批提供的發動機也到位了,這批發動機被裝配在新生產的超7A上,用於替換已經達到飛行壽命的第一批超7A的發動機,同時準備交付伊拉克。
出事的超7A,恰好是用蘇聯新一批提供的發動機裝配的。
一旦發動機有問題,最終會影響到整個交易。
楊超駕駛超7A故障原因無法找出來,唯一讓人懷疑的就是這架戰機上裝配的蘇聯新提供的發動機。
之前從來沒遇到狀況,換了發動機後就出現問題,只能懷疑問題來自發動機。
“蘇聯提供的發動機,在之前都沒有出問題,這批發動機也不可能出事……”總共崔元甲說道,“我們可是進行過全面的檢查。”
“蘇聯人前面提供的不出問題,不代表後面的不出問題。”謝凱皺起眉頭看著崔元甲,“搞技術的,永遠不要迷信誰的技術永遠靠譜。”
一席話,讓崔元甲無言以對。
隨後,謝凱問霍海源等人:“戰機是裝配的新發動機?墜毀戰機上發動機的各個零部件的理化分析做了嗎?”
賀海原急忙點頭。
“確實是新交付發動機。蘇聯方面交付60臺,不僅用在交付給伊拉克人的戰機上,後續試飛任務的超7B所使用的發動機,也使用這批發動機,蘇聯人做了一些不大的改進,以此提高維護效能……”
賀海原把詳細情況作了介紹。
這讓謝凱更疑惑。
“蘇聯人雖然在某些技術領域不行,在質量控制方面還是比較嚴格的,這些發動機跟米格29使用同樣的發動機。他們不可能為了加快速度完成交易,不顧生產質量,向咱們提供有質量問題的發動機……”
質量真有問題,會影響到上千臺發動機的交易。
經濟困頓的蘇聯人絕不可能這時候幹這樣的事。
“發動機回來後的檢驗資料都在嗎?”謝凱問賀海原等人。
他只能憑藉經驗,看看整個過程是否有違規的。
崔元甲點頭:“全部按照原來的技術標準檢查,這些發動機技術資料都沒有問題。我們能瞭解的只是透過技術標準檢驗,進行全面檢查,確保裝配以及零部件的質量沒問題,在裝配前,每臺發動機也都進行過地面試驗檯試車,之前的發動機,都是這樣檢查的……”
引進RD33發動機時間不短了。
中方的各種檢驗流程都成熟,這可是關係到國防安全的事情,誰敢開玩笑?
在之前謝凱就瞭解到,楊超雖年輕,在整個試飛大隊卻是最穩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