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凱來了興趣,“運輸機?”
渦扇6是國內研究的第一種推重比為6的軍用發動機。
到後來,渦扇6一共三個型號,其中,作為基本型的渦扇6,以及由渦扇6改進而來的渦扇6G,都是用於殲9這樣高空高速的戰機;而渦扇6甲,則是用於運輸機。
目前國內的運輸機沒有使用物件,用於運十吧,渦扇8貌似就失去了作用;用於運8?那玩意兒是渦漿發動機……
“不,戰鬥機。殲轟7!”孫宏說道。
這話一出,不僅謝凱為難,就連汪貴林他們也覺得這事兒可行性不高。
殲轟七現在使用的是從英國引進的貝斯發動機。
貝斯發動機國產化一直都沒有獲得突破,還是從404這邊得到粉末冶金的整體鑄造技術跟鍛造加工能力,才解決掉關鍵工藝。
國家引進貝斯發動機,那可是花費了好幾億英鎊!
“渦扇6的效能引數,都比貝斯要高不少,不僅可以提高殲轟7的載彈量,同時也有利於提高飛行速度等。”孫宏介紹著,“當初改進設計,其實我們也是想過,只不過,殲轟7的配套發動機是貝斯……”
“現在貝斯國產化跟我們渦扇6改進型的也差不多。”汪貴林說道。
謝凱突然覺得,國內發動機專案好像有些多了。
渦扇6,渦扇8,渦扇9,還有渦噴8等專案。
種類多,卻沒有一款效能強悍的。
難怪汪貴林他們希望整合全國航空發動機系統的相關單位,整一款核心機出來。
現在這些發動機,除了渦扇6是自主設計研發,渦扇8那是給運十配套,仿製普惠JT3D的東西;渦扇9是引進的貝斯發動機,給殲轟7配套的;渦扇11也啟動了,那玩意兒是仿製烏克蘭AL22225渦扇發動機的,就是給K8配套……
型號多,雜亂。
卻沒有如同國外的航空發動機研發製造系統那樣形成了穩定的體系。
是時候改變這樣的情況了。
“如果用到殲轟7上,就擠佔了貝斯的生存空間,國家數億英鎊的投資就浪費了。”這事兒,謝凱不是沒想法,可關係太大。
“所以我們希望可以用到超7A上或者超7B上。”孫宏咬牙說道。
他們不想放棄已經到了這種程度的渦扇6成果。
“跟那邊設計團隊溝透過嗎?可以使用嗎?”謝凱到不在意。
RD33發動機採購了200臺,他一點都不擔心。
“可以,不過霍總擔心倉庫裡面的RD33發動機會浪費……”孫宏看著謝凱,沒有說了。
RD33發動機是謝建國買回來的,知道內情的都知道,那是謝建國給謝凱背鍋。
現在謝凱雖然沒有任何實質,可手中權力不小,說的話在整個404系統有著很大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