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裕的設想,艦隊能下海,馬隊能入草原,至少也是深秋的事情。
但事發突然,驪山軍這才訓練了半月餘,上郡蒙恬軍斥候已是發現了匈奴的蹤跡。
雖然未有明顯的軍隊集結跡象,但匈奴人出現在長城軍團的眼皮子底下,就已經多多少少有些不正常了。
……
這是李裕上的第二個早朝,而且還是被嬴政點了名的,想不去都不行。
這一次的早朝很有意思,文武官員先是各安其分,做著日常事物報告。
隨後畫風突變,又各持己見,劍拔弩張了起來。
李斯為百官之首,倒也拎的清事態權重,說的好聽是百官之首,但軍權一直都是嬴政一手在握。
而今嬴政秘而不出,藏身幕後,自己也不好的偏袒,索性垂首抱拳。
一副你們爭論你們的,我看戲就好的態度。
這一場早朝,本是李裕這個掛職侯爺跟相國李斯的對臺戲。
怎料李斯提前啞火,李裕只能一個人在這乾瞪眼……
畢竟,李裕是頭一遭遇到這種境況,只好把目光求助於蒙毅。
蒙毅見李裕無力的求助,這才出言制止道:“諸位大人都靜一靜,今日叫你們來,可不是聽你們吵架的。”
隨著蒙毅發聲,場面頓時安靜下來。
九卿之一,負責外交事務的典客盧安定,忽然開口道:“蒙上卿,相國大人,君侯大人,始皇陛下已是多日未曾露面了。
雖然三位大人都說陛下在修養,但如今事態可大可小,萬萬不可再行放任之舉啊。”
“盧大人說的是,陛下已經多日不早朝了,如此怎能治御天下,”遂又話鋒一轉,說道:“早立儲君輔政,方才是當務之急。”
李裕聞言看去,奶奶個腿的,居然又是宗正趙浦那個老傢伙……
這話一出口,武官那邊卻是不幹了。
什麼狗屁當務之急,立儲君可不是吹吹風,說立就能立的,那得看嬴政願不願意才行。
郎中令趙奢,衛尉趙貉互看一眼,由趙奢開口道:“宗正這話就不對了,蒙內史的加急軍情已然奏表至京都,可要分清先後緩急才好。”
說完,趙奢沒好氣的瞥了一眼趙浦,滿是鄙夷之色。
趙浦比之趙奢年長至少一二十歲,又見被這小子鄙夷,頓時吹鬍子瞪眼道:“郎中令你雖是九卿之一,但也只是負責京都附近軍務,如今軍情來自邊疆上郡,與你何干?”
不待趙奢開口,趙浦又道:“更何況,有蒙恬將軍三十萬長城軍駐守北疆,哪怕是邊疆告急,又與你這個郎中令何干。”
趙奢氣結語塞……
趙浦這話無異於打臉趙奢,當面數落郎中令這個官職華而不實。
但武官卻不這麼想,作為保衛帝國核心咸陽的最後一道防線,衛尉府跟郎中令相當於親衛軍,
既然是軍人,自然就有義務防患於未然,而不是等到敵人打到咸陽城下,方才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