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我的回憶錄之五十有二> 第46章.環境之小時候家有電唱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6章.環境之小時候家有電唱機 (3 / 3)

時隔40多年,我仍然清晰地記得最後四句是“感謝派出所郵電所,感謝小羅李秀娥,這就是新人新事新風尚,它體現了共產主義的新風格。”

記憶深刻的不僅是臺詞,連那個腔調都縈繞耳邊。

佩服自己5分鐘。

有現代樣板戲。《沙家浜》《紅燈記》……

還有歌曲。有《BJ的金山上》、有周旋的《四季歌》、鄧麗君的《何日君在來》等等。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黃河大合唱》,一套好幾張,裡邊的歌當年肯定是聽不出來意境,但覺得確實是好聽。

這也不知不覺符合了我對藝術的自我總結:“好的作品一定是外行從感覺上覺得好,內行從理論上說好。”印象深的不僅是《怒吼吧!黃河》,還有其中一首張老三。

當時覺得很奇怪,還有這樣唱歌的。

“張老三,我問你,你的家鄉在哪裡?

我的家在山西(當年只是聽了個音,也不知道是陝還是山),過河還有三百里!”行文到此,當年熟悉的詞曲汩汩而出,剎都剎不住……

還有樂曲……

真的很多。

那個年代也聽不出什麼好不好聽的,有就聽,沒什麼選擇。但如今細想起來,當年能被灌成唱片的,哪有不經典的。至少不會像現在,一句不在調上的人也能發抖音。

大量精而雜地聽音質比較好的音樂的結果就是我唱歌基本都在調上。一個人喜歡一樣東西的先決條件我覺得就是學了以後覺得很容易。

比如唱歌,我基本上聽過幾遍就能唱下來,還不跑調。

唱著開心,然後就再喜歡新歌。

良性迴圈。

那個時候除了唱片外,還有一個就是記不清是哪個臺(有了電唱機後總算不用縣廣播站放什麼就聽什麼了,至少可以自己用電唱機帶的收音機調臺了,多了不少選擇)推出一檔節目叫《每週一歌》,每週固定在一個時間段播放同一首歌,一週一換新歌。

感覺應該是中央廣播電臺,但不確定。

我當時像現在許多人追劇一樣,追這個《每週一歌》,裡邊有許多好歌。

我會唱的許多歌都來自於這檔節目。

追求完美的我每個章節都儘可能在網上查詢一些相關資訊,看看有沒有什麼是我遺忘的或是看看有沒有什麼能給我以啟發的。

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有好多記憶都是這樣找回來的。

這個每週一歌原來還出過書,可惜邊遠小城的我沒在書店見過,否則依我的性格肯定會買上一本的。

現在細回憶起來,這些形式多樣的幾十張唱片啟蒙了我的音樂,而且是廣義的音樂。

我一直覺得,我學的許多東西,初入門時不知不覺地接觸到的都是層次相對比較高階的,讓我在起點上就有了一種叫見識的東西。最低限度來說,至少也是讓我極少走彎路。

繪畫是這樣,寫作是這樣,音樂也是這樣。所以說見多識廣是很重要的,古人誠不我欺。

用電唱機啟蒙的音樂還有一個沒有想到的結果。

就是每次放唱片時,父母都會叮囑一下,唱片頭要小心拿放,別劃壞了唱片或摔壞了唱片頭。

那個要是壞了很難修。

所以每次我去放唱片都是小心翼翼的。很怕弄壞了唱片頭。在這之前只知瘋淘的我慢慢地知道了有些事一定要小心。

心存敬畏才能學好東西。。

這也算是意想不到的收穫吧。

然而啟蒙終究只是讓人知道了音樂本身這件事,是讓人走上了賽場。真正要做出成績還是需要喜歡,然後找對老師,苦練。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