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村民將家中僅有的老母雞殺掉,做得香噴噴的飯菜,卻每一個士兵看上一眼,狼吞虎嚥的吞下手中的食物。
“將軍,這是小民的一番心意,各位軍爺都累了正好補充一下體力。”一個老漢跟著尉遲恭身後一臉真誠道。
“老大爺!這我們可不能收,我們是有規定的。”尉遲恭笑著拒絕道,自己同樣拿一份伙頭兵的食物,吃了起來,沒有搞任何特殊。
“真是仁義之師呀!”老漢熱淚盈眶的喃喃道。“
李恪也抓起一個饅頭,找了一個角落坐下,用力的吞嚥著,哪怕是他平時吃慣了錦衣玉食,而此刻卻吃的很香甜。
“碰!”
四個滿是泥漿計程車兵坐在了李恪的身旁,不顧滿身的泥漿,大口的吞嚥著手中的饅頭。
“柴哲威!”
李恪愣是看了三秒鐘才認出來自己左邊的傢伙是那個愛乾淨愛顯擺的柴哲威。
李恪連忙看向旁邊三人,果然是程處亮和秦懷玉這兩個傢伙,還有一個是尉遲環這廝。
“你們幾個怎麼都在左武衛?”李恪吃驚的問道。
“三哥你不知道,不光是我們,長安城所有的十五歲以上將門子弟都被徵兆賑災。”秦懷玉嘴裡含著饅頭支支吾吾的說道。
“不錯,就該如此,我們這些將門子弟也是靠百姓的賦稅養活,現在百姓有難,我們就應該衝在抗旱的第一現場…”李恪微笑道
“三哥,所言極是!”
三人猛然點頭,因為尉遲環的關係,他們四人直接跟隨左武衛第一批出來賑災,但他們心甘情願、毫無怨言。
四人快速的吃完,頭也不回的又去打井了,每對士兵分得的打井數目一樣,他們四人雖然強壯,但是論力氣還是比不上左武衛這些百練精兵,已經落後很多了,得趕緊趕進度。
其他計程車兵也是一樣,一旦吃完立即又投入緊張的打井工作之中,沒有人喊累,也沒有人偷奸耍滑,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早一刻鐘打好井,旱災就能早一刻鐘渡過。
同樣的場景出現在關中的每一片土地上,一隊隊官兵放下手中的武器,脫下盔甲,不求回報的瘋狂幫助村民打井。
而且不吃百姓一口食物,夜晚就裹著行軍被就地休息,不佔一片民宅。
十六衛計程車兵除了兩衛留在長安以防意外之外,其餘十四衛遍佈關中各地,每到一處,就回留下一口口深井。
隨著時間的推移,旱地上的井也越來越多。
十口
百口!
萬口…
每一個井口都代表著旱災危機已經解除,關中的旱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作為一個文韜武略的皇帝,在如此情況下,如果他李世民沒有任何動作,那他也配不上千古一帝這個稱號。
在他的示意下,“唐”和“百騎”這兩大情報組織的人員,全都化成老百姓,到處宣揚李世民的愛民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