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聞言立馬便想到秦末大名鼎鼎陳勝吳廣起義,用的“魚腹藏書,篝火狐鳴!”
陳勝吳廣魚腹藏書,篝火狐鳴的意圖是製造輿論,鼓動人心,樹立威信,讓戍卒相信“大楚興,陳勝王”的必然趨勢。
陳勝、吳廣在密謀起義之時曾找人算卦,後來又在卜者暗示下演出了丹書和狐鳴兩出騙局。
這種為推翻一個政權而造輿論的騙術,在中國歷史的改朝換代關頭屢見不鮮。
當廣大群眾畏天命的意識很濃厚的時候,舉事者想要“威眾”,以種種騙術把自己表現成受命於天的超人是最取巧、最見效的手法。
然而,陳勝、吳廣自己並不迷信天命,“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才是他們的真實思想。
這些唐朝的百姓之所以如此迷信,歸根結底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科學技術不能得到發展,很多事情不能科學解釋。
就比如這次關中大旱,百姓無法春耕,就會顆粒無收,黎民百姓渴望降雨,則寄希望於龍王爺,由於遇到種種不可預知的困難,在人力不能改變的情況下,則寄望於神靈,是還未擁有科學技術來改造世界的古人普遍的心理特徵。
迷信某種程度上給了處在水深火熱境地的百姓心靈上的慰藉,是亂世浮生中的一劑良藥,儘管可能夾雜著種種副作用,但畢竟也有醫痛的作用。這便是迷信對於百姓的意義所在。
古代百姓之所以如此迷信,他們的統治階級也要負很大一部分責任,因為封建統治者會利用迷信對他的百姓加強精神控制。
皇帝自稱天子,上天之子,代天巡狩人間,給皇權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神秘感又增加了其權威性,使其統治更加的牢固。
“陛下,這些迷信遺毒甚大,必須將其禁絕。”房玄齡也是驚出一身冷汗,沒有想到。平常很常見的小小的迷信竟然隱藏著如此大的危害。
李世民重重的點了點頭,但是威脅大唐統治的必定要立即剷除,餘光掃過一旁的龍王泥塑,李世民心中大怒,眼前的求雨何嘗不是迷信呢!
李世民一把抓過李君羨佩戴的長刀,一刀閃過,泥塑的龍頭,轟然落地。
李恪驚訝的長大了嘴巴,亂套了,小說演義中,可是魏徵斬涇河龍王,李世民保人,現在竟然變成了李世民斬龍王。
……
在任何時候,官府的力量才是最強大的,強大的官僚機構運轉起來,將會在最短的時間內爆發出極其的力量。
李世民一紙令下,一車車鐵料像是不要錢似,拉入長安城,整個關中地區所有的鐵匠全部都被徵用,普通的鐵匠分配到最簡單的任務只需要鑄造打井工具的延長棒,技藝高超的工匠分到了鑄造壓井和下井管。
而最重要的下井提土工具則分給了漢王府,因為將作監發現漢王府的打井提土工具竟然異常的堅硬和鋒利。
將作監也曾想過自己製作提土工具,可是實驗發現,將作監出品的提土工具一旦在井下遇到石塊就會受損,嚴重的甚至當場直接報廢。
李世民大手一揮,直接將提土工具直接打包給漢王府,讓想圖謀漢王府鍊鐵秘方的長孫無忌,頓時無計可施。
坦白說,相對於李世民給出的價格,漢王府每造出一把都只是保本而已,因為漢王府採用的是李恪提供的後世配方,所練出來的的已經接近鋼了,工藝多了好幾道,成本暴增。
哪怕如此,李恪並沒有任何異議,反而下令漢王府放棄了所有的業務,馬力全開去造提土工具。
在無限材料的供應下,漢王府爆發出超乎尋常的製造力,憑藉各種先進的工具,一村之力,生產出來的提土工具完全跟得上將作監集中大半的鐵匠的生產速度,有時候甚至是綽綽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