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542 國之儲君 (2 / 2)

李泰理屈詞窮,惱羞成怒的望著長孫無忌,這一刻他對長孫無忌的恨已遠遠超過了李恪。

其實李泰和長孫無忌積怨已久,李泰對長孫無忌一直支援李承乾不支援自己深惡痛絕…

時常抱怨道,“李承乾是你的外甥,難道本王不是,同樣是你外甥,本王那點比李承乾差了,為什麼你支援李承乾不支援自己…”

王珪見李泰被長孫無忌懟得無話可說,立馬為其解圍道:“即便這件事與太子毫不相干,單憑太子寵幸男寵、私交突厥人這兩條,就足以證明太子已不能勝任儲君之位了,還望陛下另選賢能,已安社稷!”

“太子之位關乎國本,豈能輕易廢除?”長孫無忌道。

“正是因為太子之位關乎社稷,才應該另選賢能…”王珪寸步不讓道。

在古代,立儲君是非常重大的決策之一,在儲君確立之後,皇帝想要廢除太子是很困難的。

比如,劉邦想廢除太子劉盈,可以說是煞費苦心,最終還是沒能成功,反倒是劉邦自己在戚夫人面前顏面盡失。

再比如,隋文帝起初將楊廣立為太子,但是後來,他又想廢除楊廣,立楊勇為太子。

但是,在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後,他不僅沒能讓楊勇成為太子,反倒是自己命不久矣。所以說,皇帝廢除現有太子,另立他人,簡直是難如登天。

很多人肯定會感到疑惑,儲君是由皇帝親自立的,既然它是由皇帝設立的,那麼,皇帝對太子就應該擁有絕對的權力,廢除太子應該很容易才對呀!

但是,為什麼想要廢除太子卻是困難重重呢?

第一點,繼承規則難以否定。

在立太子時,每一位皇帝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制度,如果想廢除太子,那就必須首先否認這一規則。如果你不否認這條規則,你就不能否認你親自立的太子。

劉邦之所以不能廢除劉盈,是因為它是按照“嫡長子制”的規定來執行的。如果劉邦不想劉盈成為太子,他就必須廢除“嫡長子制”的統治規則。

然而,這一規則已持續多年,想要否認並非易事,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的。既然連規則都無法否認,那麼,皇帝自然就沒有權力廢除太子了。

即使廢除了這些規則,也很麻煩,比如康熙皇帝廢除了胤礽,想要另立他人為太子,這讓大家覺得康熙皇帝不想按照“嫡長子制”來選擇太子,而是想按照“選賢制”來選拔皇子。

畢竟,在當時的清代,對於王位繼承的規則沒有明確的要求,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臣子們決定順著康熙的心意推薦了八王子胤祀。

但是,令大臣們意外的是,對於他們的意見,康熙皇帝卻大發雷霆,責怪他們想要結黨營私,眾大臣真的是不知如何是好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