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剛剛登基,年僅八歲的李承乾就被冊封為皇太子。要知道,李世民對自己、對臣下都是要求非常嚴格的人,不可能僅僅因為承乾是嫡長子就把他指定為自己的接班人。
事實上,李承乾不僅是嫡長子,並且性聰敏,特敏惠,丰姿峻貌,仁孝純深,才深得李世民的喜愛,更重要的是他從小就初露崢嶸,擁有了作為明君的潛質。
在李承乾12歲時,李世民又下了一道特詔,讓他開始“聽訟”,以培養其行政能力。什麼叫“聽訟”?並不僅僅是去尚書省當個陪審員,而且要作出自己的斷決。
貞觀七年,李世民曾得意地對近臣說,太子現在已經能夠處理一些軍國事務,而且基本掌握了要領。打那以後,李世民一旦出宮或離京,就會讓太子監國,可見他當時是非常信任李承乾的。
一年後李淵駕崩,李世民又賦予了17歲的李承乾更多的權力和責任,並公開宣稱太子本身“識性聰敏”,辦起事來又“理務允諧”,已經可以挑起更重的擔子了。
綜上所述,李承乾不僅不愚蠢,還很聰慧,聰慧之人是不可能幹出這麼愚蠢的事來。
這事既然不是李承乾幹得,那肯定是有人要陷害李承乾,因為這針對性太強了,明顯就是要把太子打下萬丈深淵。
想到此處,眾人便不約而同的看向了李泰,因為如果李承乾被廢,他李泰是最大的獲利者,並且李泰和李承乾一直不對付,原因就是李泰對儲君的野心,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李泰見大家的意味深長的望著自己,不由得火冒三丈,李泰轉身死死的盯著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李恪。
本來這一切都按照他的計劃順利進行著,眼看就要成功在望,儲君之位也唾手可得,沒想到在這最後的緊要關頭,因為李恪的一番話,這件事就要發生逆轉,他很可能羊肉沒吃到,還會惹得一身騷。
這讓李泰如何不恨,如果眼神很夠殺人,李恪不知道已經死了幾百回了。
更讓李泰心驚的是,不僅所以大臣都望著他,就連父皇都用審視的眼光望著他…
這一刻,李泰徹底慌了,人一慌,難免就會做錯事說錯話。
李泰急道:“三哥的意思是說大哥是被冤枉的嗎?可是一切的證據都指向大哥啊,這如何解釋?”
還如何解釋?
栽贓的唄!
在場的眾人,哪一位不是人精,如果之前他們只是懷疑這一切都是李泰在暗中搗鬼,李泰此話一出,他們基本確定李泰就是罪魁禍首。
因為李泰一直在把髒水往李承乾身上潑,目的性一目瞭然,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
還不待李恪回答,長孫無忌搶先開口道:“請問魏王殿下有什麼證據指向太子?老臣要得是實實在在的證據,不是那些以訛傳訛捕風捉影的流言蜚語!”
長孫無忌不僅是李承乾的舅舅,更是李承乾的岳父,二人的利益早已捆綁在了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現在有人想動他的乳酪,他豈會善罷甘休,聽之任之…
“這…”李泰當場被懟得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