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535 迷局(三) (1 / 2)

李世民不是什麼道學先生,對於這等風俗,只是個人的喜好,與國家穩定無關,他自然懶得去管。

但是太子身為國之儲君,放置著東宮如花似玉的妃嬪不去寵幸,不為帝國開枝散葉,這就令他惱怒了,關鍵是太子的身份地位不同,民間對這等事得過且過,可太子這個幹,那就有可能影響到全國的風氣。

他如何能忍?

可是他已然難以下決定,如何處置太子……

李世民是個剛烈的性格,當年他意識到隨著自己的戰功越來越顯赫,朝中的大臣越來越傾向與他,隱太子李建成對自己的猜忌越來越重,當然,他也發現自己的野心已然越來越大,漸漸不可遏止……

一旦李建成登基,他將要面對的很可能就是一杯毒酒亦或三尺白綾,所以他便立即展開暴烈手段,哪怕揹負殺兄弒弟的惡名,也悍然發動玄武門之變,然後逼迫父親改立自己為太子,不久之後再次挾制父親,退位讓賢,自己登上寶座。

殺伐果斷,是他最自傲的特點,但是現在,這個決定卻委實難下。

廢黜太子麼?

這其實很簡單,哪怕然後冊立李泰為太子,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這個自信來源於對於朝局的掌控,他堅信,只要的他自己的態度堅定下來,即便是最反對易儲的重臣,也不得不老老實實的迎接新任太子。

但是這麼做所產生的惡劣後果,卻不得不令李二陛下躊躇難決……

他自己的皇位便是透過政變得來,若是下一任皇帝仍然非是嫡長即位,那麼很可能這個傳統便會在他的子孫後代之間根深蒂固。

皇位可以去謀取、甚至可以去爭取,誰還會老老實實的抱著嫡長即位的老黃曆安分守己的看著旁人當上皇帝?

說不得,之後大唐的每一次皇權更迭,都將伴隨著陰謀詭計和血雨腥風,而這將極大的動搖國本,絕非李二陛下所情願。

難道就放任太子如此誣陷兄弟?

當然不可能!

不將你廢黜,你已然是邀天之幸,還想當做什麼事情都沒有?

於是,李世民將房玄齡和李恪召入宮中,將此事的前因後果告知了二人。

對於房玄齡雖然並不如長孫無忌那般毫無保留的信賴,但是也從未在這等皇家秘辛的事情上有所隱瞞。

房玄齡的性情,決定了他必將是一個純臣,絕對值得信任。

所相差的,也就是長孫無忌這個國舅爺的身份而已。

李世民這次之所以召見房玄齡而沒有召見長孫無忌,還是因為長孫無忌這個國舅的身份,如今長孫無忌不僅是太子的親舅舅,還是太子的岳父,是太子最堅定的支持者,在太子的事情難免摻雜個人情感,判斷有事公允。

至於李世民為何召見李恪?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考察李恪。

至於為什麼要考察李恪,其實也很肯定,就因為李世民看不透他這個兒子。

不管是李承乾還是李泰以及李治李佑,他一眼就能看穿,但就是他這個三兒子李恪,全身彷彿包裹著一團迷霧,他始終看不穿猜不透,不知道他在想什麼,又要什麼。

李世民猜忌心本來就重,一個讓他看不透的兒子更讓他忌憚,他甚至懷疑這件事有李恪的參與,所以才叫李恪來一探究竟。

李世民講完事件的始末,李恪和房玄齡都很震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