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都觀北周大象三年建置於長安故城,初名通達觀。隋開皇二年移至安善坊,稱玄都觀。早年有道士尹崇住此修煉。崇通儒、釋、道學,藏儒書萬卷。
玄都觀位於長安城南安善坊內,與靖善坊的興善寺隔朱雀大街相望,併為長安佛道名望所在。
玄都觀觀史頗久,隋初宇文愷奉文帝楊堅之命,以乾卦爻辭之道興建大興城時便將玄都觀移至了此處,宇文愷以玄都觀鎮壓都城風水,爾來五十載。
玄都觀香火極盛,觀主青雲道長更是道學翹楚,道法之深,天下仰望,故而慕名而來的善男信女無數,玄都觀香火自然極盛。
玄都觀是大唐文人騷客必遊之地,盛唐著名詩人劉禹錫就曾在此留詩二首。
其一《玄都觀桃花》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其二《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長安城佈局獨特,以朱雀大街為界,東西合計一百零八坊,呈東貴西富,北實南虛之勢。
李恪騎著一片高頭大馬自朱雀門出宮,一路南下,起初人煙倒還稠密,可越往南走,人流便越發地稀疏。再加上時辰尚早,近來又非崇道禮佛的大日子,待李恪到了崇業坊,街道之上出去稀稀疏疏的信徒,已經人跡罕見了。
李恪是現代人的靈魂,只相信科學,不相信鬼神,所以對什麼道觀寺廟並沒有敬畏之心。
所以對於玄都觀,李恪知之甚少,也沒什麼興趣,但當李恪站在玄都觀的觀門口,卻也被這眼前的氣象驚到了。
玄都觀位於矮丘之腰,自下而上合計有石階一百零八級,暗合天罡地煞之數,分毫不差。
李恪踩著石階緩緩往上走去,雖還未見觀門,可入鼻的已是淡淡的檀香氣,看見的也是嫋嫋入雲的輕煙,再加上耳邊這陣陣悅耳的撞鐘聲,倒也頗有幾分世外清淨地的意思了。
玄都觀外的石階並不高,李恪不過登了片刻便到了觀門口。
在觀門的兩側,首先入眼的是一對一人多高的石獅,目如圓鈴,頭披卷毛,張嘴揚頸,煞是威武。
李恪抬頭望去,一面一丈餘高,三丈餘寬的門牆便橫亙在了李恪的眼前。灰牆褐瓦,兩側飾以龍鳳紋飾,在門牆的上沿,古舊的金匾上書筆力蒼遒的“玄都觀”三字,而在金匾之下,則是一對道聯:“天近元門,上極鬥牛之氣;雲開黃道,永依日月之光。”
龍鳳紋飾本是皇室獨有,普天之下的道觀中,能用龍鳳的恐怕也就只有青雲道長所掌的玄都觀了,有此可見玄都觀位份之高。
楊妃的身份高貴,玄都觀上下自然也怠慢不得,玄都觀的監院出面,延請楊妃入內殿飲茶,講授道學經典。
道藏三千,大多晦澀難懂,除去***德經李恪還知道一些外,其他的大多連名字都不曾聽過。
李恪對這些玄之又玄的道家典籍所聞甚少,興趣缺缺,自然待不下去,不過跟著楊妃一起飲看了兩杯香茶,聽了片刻,便藉口屋內胸悶,便帶著春雨、秋香等人往後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