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網際網路的事情他倒不用特意去跟吉米說,相信這會兒吉米應該已經知道了這個訊息,吉米一直都在關注這些東西,即便人在美國,也會讓餘量他們持續關注。
深空中國這邊已經有十幾個員工,經過這段時間的磨練,員工們也逐漸成熟,能夠幫吉米解決很多問題了。
……
於東猜得沒錯,他回到金藝的第二天,餘量就來找他了。
餘量在二十一號就得知了這個訊息,然後迅速把訊息傳給了遠在美國的吉米。
吉米聽到這個訊息很高興,讓餘量做好準備,吉米準備過段時間到中國來組織一次會議,在公司建立一個網路部門。
現在國內關於網路這塊的具體政策還沒下來,網站的事情還不好說,吉米想的是提前做好佈局,等到政策下來,可以隨機應變。
要做這件事情肯定不容易,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
吉米跟於東不同,於東倒是沒指望網站能給他帶來多少收益,他只希望網站能夠健康執行,產生一些正面的影響。
而吉米呢,他肯定希望網站能掙錢,甚至掙錢應該放在第一位。
於東瞭解吉米,所以這事以後還有得說。
……
時間不知不覺來到了五月初。
這天汪海臨帶著兩個社員去書攤買最新一期的《萌芽》,不過他帶的這兩個社員並不是科幻協會的社員,而是新成立的推理協會的社員。
上個月《致命身份》出來之後,倒是給學生們提了個醒,學校光有讀詩會和科幻協會,卻沒有其他類別的協會啊,比如推理協會。
汪海臨自告奮勇拉了幾個人成立了一個推理協會,他自己擔任會長。
只不過推理在學校不吃香,《致命身份》反響不夠好,學生們也沒有被帶出激情來。
所以經歷了二十來天的運營,整個推理協會加上汪海臨這個會長,也才八個人,這其中還有五個是汪海臨利用副會長的“淫威”在科幻協會那邊拉來的。
也就是說,正兒八經發展過來的會員也就兩個人。金藝這邊都還沒發展起來,更不用說往外校發展了。
因此,汪海臨對這兩個會員極其看重,今天出來買雜誌還特意將他們拉著。
“你們兩個要好好表現啊,咱們協會現在剛成立,你們都算是元老,過段時間等協會人多了,我們要再選一個副會長出來。到時候你們誰表現好,肯定就會獲得更多會員的支援。而且我這會長當不了多長時間,最多到大四上學期,到時候還不是你們年輕人的天下?”
一路上汪海臨不停地給兩個學弟畫大餅。
別說,這招還挺管用。
這些學弟從小到大沒吃過什麼餅,所以汪海臨給他們畫的大餅那是聽在他們耳中,甜在他們心裡。
“會長放心,我們一定好好幹,爭取超過科幻協會。”
汪海臨笑眯眯地說:“好好好,有志氣。咱們金藝的推理——應該是咱們中國的推理事業就靠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