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金陵的路上,因為缺了一個餘樺沒辦法湊成一桌摜蛋,加上於東本來對打牌就不感興趣,三人就沒有再打牌,轉而各自從包裡掏出一本書來看。
這書來的時候就帶著的,只不過之前忙著打牌大家沒有掏出來看。
於東端著書看著兩人,笑道:“孔夫子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四人行,必有牌局。”
畢飛雨抬眼看了看於東,“三人行也可以有牌局,不過你太實在太菜,跟你玩不著。”
“要用我時,千好萬好,不用我時,棄之如敝屣。”於東搖頭嘆道:“小人呼?小人也!”
畢飛雨瞥了眼於東手中的書,“看了個《論語》,瞧把你給能的。”
……
到金陵的時候,蘇桐隨手在火車站買了一本《揚子晚報》,於東還特意把報紙拿過去仔細看了看,確定是《揚子晚報》而非《楊子晚報》後,才還給蘇桐。
“怎麼,沒見過《揚子晚報》?你不是接受過他們的採訪麼,還不止一次。”
於東笑道,“我怕你買到了《楊子晚報》。”
“什麼?難道我買的不是《揚子晚報》?”
於東拿手在空氣中比劃了一下,“是木字旁的楊。”
蘇桐一臉驚異,“還有這等神奇的東西?”
“還真有,我宿舍裡面就存了一份,很有意思,回頭拿給你看看。”
“那是得看看。”
三人叫了輛車,讓師傅先去金藝。
蘇桐在車裡看著報紙,看完頭版的新聞,一臉驚喜地說道:“咱們國家接入網際網路了,就前幾天的事情。”
“網際網路?我看看。”畢飛雨搶過報紙,認真地看了起來。
其實這時候中國接入網際網路並不是很突然,早在八十年代末期,國內就發了一封郵件去德國,90年的時候中國註冊了自己的域名cn,開通了使用cn的國際電子郵件服務。
這樣一步一步發展,全面接入網際網路基本上也就是時間問題。可以說,之前大家一直在等著這一刻,而這一刻也終於來臨了。
於東看了一眼就沒跟著看了,不是他不關注,而是他比蘇桐他們關注得更早。不僅僅是他,吉米也一直在關注這個事情。
吉米對全球資訊網非常感興趣,他覺得全球資訊網能夠整合資源,很可能是以後娛樂作品的主要宣傳途徑。
當然,吉米對網路的認知還是有限,畢竟世界上第一個網頁才出來沒有幾年,他對網路到底能做什麼事情還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之前於東告訴他,有了全球資訊網,人們以後可以透過網站看電視,電影也可以不在影院上線,只在網站釋出。
當時吉米並沒有太過吃驚,只不過他覺得於東說的那些恐怕需要很長時間。
於東對網路這塊沒有太大的野心,因為很多東西他不懂。並不是說,經歷過那個時代,看過很多很多先進的東西,他就能在網路這塊呼風喚雨,這並不現實。
他只是想弄箇中文網站,給作者和讀者們一個好的平臺,希望能少走一些彎路,而且這也是他有能力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