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我全家跟著房車穿越了> 第三百一十二章 造船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一十二章 造船 (1 / 2)

在張曉琿眼前的是一艘擱淺在岸邊的海船,還用巨大的木頭支撐著防止滑進海里,船體還很新。

“曹大人,此船何故擱淺?”張曉琿問身邊的一位三十多歲文士模樣的男子。

他昨天就帶著二十名突擊隊員來到了登州,準備就在這裡坐船出海,順便了解當下的造船工藝如何。

我國唐宋時代的造船工藝遙遙領先於同時代的地球上的其它文明,當時唐朝的每艘商船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到達波斯的港口,每艘船需要繳納的停靠費用是別的國家的船隻的五到五十倍,就是因為唐朝的商船體型巨大。

到了宋朝以後造船的工藝技術又更上一層樓,航海技術也得到了革新,比如一直沿用到現代的羅盤宋朝已經出現。

但是他們來到的這個時空沒有宋朝,據他老爹說大概是唐朝後期到五代十國那段時間就不同於原來的時空了。

現在究竟是在什麼紀年也不確定,所以張曉琿雖然對古代艦船的發展過程瞭如指掌,可大乾如今處於哪個階段卻是完全不清楚的,因此接了這個出差的任務後就趁機跟皇帝提出來要去造船廠看看。

皇帝那時正等著蕭景燁把蒸汽機打製出來,聽張曉琿剛好提到造船廠,當即就同意了,還特意讓蕭景燁給他準備蓋有工部印章的信函,他可以參觀大乾各個造船廠的任何工坊。

這位曹大人名叫曹文軒,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但是又從小喜歡造船行舟,因此進了工部就自請到了登州造船工場任監造職,也就是廠長的意思,因為不得不抽時間陪著張曉琿這毛頭小子,心中十分不爽。

他不陪不行,因為這小子手上的信函蓋有工部尚書的私印,不看僧面看佛面,他還想把造船工場擴大一半造更大的船呢!

“此船底部右側不慎觸礁,船板破了,須得更換,退潮後便可開工。”曹監造答道,心裡吐槽,你一個就知道砍人腦袋的莽夫問這麼多有何用,看個新鮮開個眼界就趕緊走人得了。

原來是這樣。

這麼說大乾也沒有出現船塢,船塢是北宋一個類似眼前這位曹監造的官員設想出來的,當時在渭河邊上造船,為了避免剛下水但是又沒完工的船被水流沖走,就每艘船安排三戶人家看著,一個造船廠每年都要徵調上千戶人家,耽誤農時勞民傷財。

那位叫張平的官員也是個愛動腦子的,覺得這麼下去不行,就讓百姓在岸邊挖了一個大坑,在坑裡造船,造好後再開個口子引水入坑,船漂起來就可以輕鬆駛入河中了。

這就是最早的船塢。

現在這位“世界船塢之父”也不知道出生沒有,搞不好都在戰亂中沒了。

但是船塢必須得有,在現代,船塢的建設水準幾乎決定了一個船廠的造船水平,起碼決定了製造的船隻大小,比如某國的航母船塢被淹沒後就直接失去了製造航母的能力。

張曉琿也清楚這位曹監造不耐煩應酬自己,不過他完全不介意,只看他黝黑的臉龐嶄新的長衫和粗大的手指關節就能看得出來,這位是真正的實幹派。

臉被曬得這麼黑,這長衫顯然是為了應酬自己才翻出來穿上的,粗大的手指關節說明他經常動手幹活,以他的職位,本來只需要動口就行了。

“曹大人,這海水潮汐可是會打亂造船標尺?且如今天氣仍是寒涼,工匠們趟水也容易受寒生病。”張曉琿微微笑著說道。

曹監造一愣,這還用你說。

“正是如此。”他答道,又一怔——

這小子竟然懂得潮汐會打亂標尺。

張曉琿頓了一下,特意放慢了語速說道:“若是在此處開挖一個大坑,”他的手隨意指了一下,“在坑裡造好船後再引水入坑,或是在坑裡立橫樑,把受損船隻引入後……”

“再把水抽出!”曹文軒一把抓住張曉琿的手臂,眼睛閃閃發亮。

“妙計!妙計啊!哈哈哈,我這腦子真是糊塗,如何就想不出此計呢?張將軍,幸虧你今日來了此地,哈哈哈……”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