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辭最是沉不住氣,此時看母親已經心裡向著那個素未謀面的姐姐,當即忍不住為沈若錦爭取道:“若錦姐姐在我們家中養了這麼多年,父母音訊全無,就算認回那洛桃笙,也不能讓若錦姐姐無家可歸……還請祖母和父親母親三思而後行。”
沈若錦也跟著落淚道:“都是因為我,讓母親傷心,也讓父親和祖母為難了,若是幾位長輩應允,我明日就乘車去一趟同光巷勸勸桃笙,把她請回來。“
沈老夫人藉著勸慰孫女擺明立場:”我的兒,你莫要這麼說,都是陰差陽錯,哪裡就是你的錯?“
沈樾三兄弟也齊齊出聲安慰若錦。
洛昕看大家都不跟自己一條戰線,也只得退了一步:“我今日身上實在不好,頭裡暈得厲害,就不陪母親用膳了,至於桃笙的事情……等我明日身子好些了,再跟侯爺商議。”
就在洛昕準備轉身離開之際,又聽得身後的沈老夫人拉著若錦勸著:“你莫要在這些事情上過於傷懷了,如果那孩子是因為介意你不回來,那都是她自己想不開,是個糊塗人。我們養了你這麼多年,感情自然不是她能比的,你只管放心便是……”
洛昕眼神一黯,快步走出了房間。
洛昕離開後,沈老夫人和沈若錦的對話還在繼續:“皇后娘娘的詩會就在五日之後,帖子今兒晌午下到了咱們家裡,指明瞭要你過去,這是多大的臉面!你先準備吧,其他的事莫要多管,若是能得了皇后娘娘青眼,給家裡增光,才是對你母親真正的孝敬。”
誰都知道,皇后娘娘舉辦這次詩會,是為了給太子膝下的惠安郡主選伴讀,其實也是給皇太孫選妃。
自打大皇子失勢之後,太子地位日漸穩固,繼位便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皇太孫就是妥妥的下任儲君。
別說做了正妃,就是側妃良娣日後也有極是遠大的前程。
就算退一步說,若錦不能給皇太孫為妃,給未來的皇姐惠安郡主做伴讀也是金光閃閃的履歷,日後拿出來說說也是極有面子的。
對於沈老夫人的囑託,沈若錦垂頭一一應了下來。
她何嘗不知道自己和桃笙的差距。
對方是正牌的沈二姑娘,天生有著過硬的身份,而自己只能靠著和祖母多年的情分以及自己的能耐才情佔著這個位置。
如果祖母選擇放棄了她,把洛桃笙認回侯府,那麼自己一定會被打回原形,最多也只能混個侯府養女。
一個出身農家父母不明的外姓養女,一個是侯府正牌的嫡長女,地位天差地別。
如今父親和祖母還沒有下定決心認回桃笙,但母親很明顯已經開始心疼她了,這也是這件事情最大的變數之一。
而詩會馬上就要舉行,她一定要抓住這目前唯一的機會,好好表現,讓皇后選中她成為郡主伴讀。
這樣一來,誰都不能動她府中嫡女的地位。
= =
洛昕回到正院,見得鄭媽媽已經備好了軟枕和手爐,此時扶著她坐下,又遞過一杯熱茶來。
“夫人這幾日身上不好,又一路乘車回來,先喝口茶暖暖身子。”
“今兒倒也不算冷。”洛昕道,“只是身上有些乏,這心裡也是涼的。”
鄭媽媽作為洛昕的心腹,自然知道夫人心裡都在想些什麼,她怕洛昕病中傷懷,趕忙出言勸道:“老爺和老夫人是為了家裡考量,一時轉不過彎來也是有的。聽說咱們二姑娘生得極好,尤其那一雙眼睛,跟夫人年輕時候一模一樣,等日後相處久了,大家都有了感情,自然就會想個妥帖法子認回來了。”
洛昕卻不這麼認為:“府上這些年來已然十分對她不住,讓她一個年紀輕輕的女孩子在外受了那麼多苦,她可是我懷胎十月誕下的女兒,我怎麼能讓她繼續這麼委屈下去?”
鄭媽媽只能繼續勸道:“這畢竟是侯爺和老夫人的決斷,您也想開些。”
洛昕輕輕“嗯”了一聲,“去跟老爺那日的隨行打聽一下,二姑娘如今住在哪兒,我要去看看她。”
= =
沈裕也知道洛昕這兩日狀態不好,又是病中,怕她一時想不開再鬧出什麼事情,故而第二日一早就特意來了正房,陪著夫人用飯。
洛昕今日情緒相比起昨日相對穩定了一些,和沈裕說起話來也冷靜了許多:“桃笙和錦兒的事情,你和母親究竟是怎樣打算的?”